中国江西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5周年回眸 GDP将突破9000亿元

12.12.2014  10:04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谢子玥报道: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距今已5周年。5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带动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龙头作用逐步显现。

  2014年上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3787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9000亿元,人均GDP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持续引领全省全面建成小康进程。

  1-9月昌九两市地区生产总值3770.3亿元

  随着昌九一体化的有力推进,昌九地区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昌九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1-9月,昌九两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0.3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4.9%,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昌九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为33.6%、34%、35.8%、41.6%和44%,分别比2012年提高2.8、1.5、1.1、1.8和1.7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达国家Ⅱ级标准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

  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经济区内湿地公园由3个增加到24个、湿地面积由46937.5公顷增加到74309.8公顷;建有林业自然保护区70处,其中国家级5处;区内38个县(市、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省森林覆盖率由60.05%提高到63.1%,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8%,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骨干企业技术全国领先

  五年来,江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区内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0.2:54.6:35.2优化调整至2013年的8.2:56.2:35.6。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狠抓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构建技术创新链等系列超常规举措,在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展开布局,形成了南昌航空城和半导体照明基地、景德镇陶瓷科技城、新余新能源科技城、抚州生物医药、共青数字科技城等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立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稀有钨业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航空、光伏、锂电、LED照明、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部分骨干企业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13年央企入赣总投资2860亿元

  五年来,江西先后有60多个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与江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启动新一轮央企入赣工程,当年即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2860亿元。借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积极打造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世界名湖大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等重大国际交流平台,密集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生态工程和产业项目。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占全省的54.3%。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国率先建立绿色考核体系

  切实用好用活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方面,制定实施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环保法规,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今年11月,江西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12/11/013491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