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名外国专家“献智”江西获殊荣
13天前,南昌二中国际教育部的弗兰克·科卫博士从省长手中接过“庐山友谊奖”奖章和证书后,激动地立即将这一喜悦与远在加拿大的家人、同事分享……这是10月29日发生在2014年度“庐山友谊奖”颁奖仪式上的一幕,当天,共有18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庐山友谊奖”,是江西省政府授予来赣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从1990年设立至今,已有24载。日前,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外国专家局,了解“庐山友谊奖”的台前幕后。
揭秘
为什么叫“庐山友谊奖”?
据江西省外国专家局综合处负责人介绍,1990年,我省开始设立“庐山奖”(2008年更名为“庐山友谊奖”)。该奖项是为了表彰在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
目前,我国各省市几乎都有类似奖项,如湖北省“编钟奖”、湖南省“潇湘友谊奖”、海南省“椰岛奖”等。
为何我省取名为“庐山友谊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庐山是江西名山,不仅风景秀丽,且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更是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故取名为“庐山友谊奖”。
截至目前,已有330名外国专家获“庐山友谊奖”。 “‘庐山友谊奖’获得者以美国、欧盟、日本人士居多,也有的来自俄罗斯、印度、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南非、加纳等国(2008年~2014年有7位华裔专家获奖)。其中经技类专家有146名,文教类专家有184名。”该负责人说。
据悉,2004年以前,来赣外国专家以短期(一般在6个月以下,6个月以上并取得居留证的为长期)专家为主,到2013年长短期专家比例结构基本平衡。如弗兰克·科卫博士在加拿大教书已34年,来南昌二中工作也已有3年,“只要政策允许,我愿意一直服务下去。”来赣时间较长的专家如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总裁戈登·斯波汀先生,其在赣工作生活已19年。
获奖者因何得奖?
“您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获奖吗?”、“是因为我们团队研发出了纯电动城市客车”、“是因为我的课程很受欢迎,学生也都喜欢我”……采访中,获奖者都很自豪,因为江西省政府给他们颁发“庐山友谊奖”,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这些外国专家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他们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关负责人表示,尖端人才和先进技术一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所以,我省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技术。据了解,2011年至2014年,来赣工作外国专家总量达到12800多人次,专家数量和层次均有大幅提升。
“2011~2014年,我省共实施引进海外技术、管理专家项目300多项,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近1500人次,解决科研、生产和技术难题1500余项,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21项。”该负责人称,通过引进海外智力和专家,我省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产业、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如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专家帮助下,研发出纯电动城市客车,成为国内首批拥有新能源客车生产准入资质的企业;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快速掌握了AW109直升机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成功交付24架该机型尾梁、平尾等部件;东华理工大学的美国专家艾瑞克,领衔研发便携式小型化质谱仪器在医学检验、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等等。
感言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
在南昌大学工作的俄罗斯籍教师林心语(来中国后起的中文名)家里,她给记者展示了“庐山友谊奖”奖章和证书。“除了这些,政府有没有颁发奖金?”、“没有”。
据了解,“‘庐山友谊奖’并无物质奖励,但荣获该奖的外国专家可享受一次省内免费休假疗养,休假及评选表彰工作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专项安排;且自2008年以来,都是省长亲临现场,亲手为获奖者颁奖。”该负责人表示。在2014年度“庐山友谊奖”颁奖仪式上,来自华东交通大学的美国专家文森·休伯代表获奖专家发言时说,“省长为我颁发‘庐山友谊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
弗兰克·科卫博士告诉记者,去年学校曾为他申报过一次“庐山友谊奖”,但竞争比较激烈,当时没成功!今年,他终于“圆梦”了。为此,他感叹地说:“‘庐山友谊奖’非常棒!说明省政府认可了我对江西的贡献,我为自己推动公立学校发展而感到自豪!”
发展
我省拟对外国专家信息动态管理
采访中,弗兰克·科卫博士还告诉记者,在他认识的外国专家当中,有不少人在赣服务了五六年,工作也非常出色,但却不知道“庐山友谊奖”。“希望相关部门多宣传‘庐山友谊奖’,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奖项。” 弗兰克·科卫博士还建议,相关部门能否给来赣外国专家每人都配一个胸章——既是一种荣誉,也能留纪念。
对于这些建议,该负责人表示将会认真研究考虑,尽快出台改进措施。同时,省外国专家局还准备利用“庐山友谊奖”这个激励平台,进一步做好外国专家的服务工作,发挥好外国专家作用。例如:围绕江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拓宽外国专家建言献策渠道,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国际视野和智库支持;编印外国专家服务手册,完善网上服务指南,为外国专家吃、住、行提供一条龙信息服务,同时探索实行外国专家信息动态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在赣工作外国专家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情况跟进服务;加大获奖专家宣传力度,即通过典型引路,一方面增强外国专家对江西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吸引更多外国专家参与我省建设发展,另一方面扩大我省引智工作的辐射面,激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引智、用智等。
■信息日报记者袁思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