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江西广播网4月23日)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中,江西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使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的构想正由“纸上”变成现实。系列报道《为了江西这片绿》,请听第四篇:《守护湖泊生命线,保障绿水长流》,由江西台记者占伟采写。
进入汛期,赣江水位上涨明显。在南昌八一桥头,记者看到滚滚江水之上,来往船只众多,千里赣江又恢复了一派繁忙景象。南昌市采砂办负责人周红业介绍说,赣江沿线非法采砂曾经非常猖獗,高峰期非法砂场超过400个,疯狂采砂几乎掏空了赣江, 2013年开始采砂专项整治后,成效明显(出录音):
“随着非法采砂的禁止,赣江的生态不断得到优化,根据有关部门的勘测,赣江河床加速修复,部分河床相比整治前砂层增厚2米,使跨江河重要建筑得到保障。”
江西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均列全国第七位。然而近些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江西引以为豪的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省水利厅农水处钟爱明(出录音):
“随着工业发展和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养鱼、养猪,农药这些量都增加了,对饮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是生态之基,如何守护好湖泊生命线?我省先后制定了《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水资源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实施了五河源头水资源保护工程。建章立制,让江西治水、管水进入法制化轨道,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省4619座水库退出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新余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国试点城市,新余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彭海根(出录音):
“前面几个乡镇农作物都是以花卉苗木为主,棉花都不能种了,因为种棉花要施农药的,怕流入到这河里面来。养猪场、污染企业,反正对水有污染的,全部给他取缔、搬迁。”
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2014年起,省政府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市县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生产增加值耗水量比2010年下降3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88%等三条红线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县级行政区。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谢元鉴(出录音):
“‘三条红线’没落实好,那么要上大的发电厂、大的工业企业、工业项目,那就不给你批了,你必须调减用水量下来,你这个项目才能上。”
随着生态考评机制的逐步完善,水利开发也与生态发展更加紧密结合。水电站建设审定“最小生态流量”,防止下游断流引发生态危机。水利工程要兼顾生态环境。
省发改委副主任宋迪维认为,守护生态绿水,江西正在迈出坚实步伐(出录音):
“站在全国的生态系统中间,我们要通过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来保护好我们江西的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