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三送”工作助群众实现“安居致富梦”

12.02.2014  06:15

  中新网江西新闻2月10日电 (苏路程) 2010年起,江西赣州选派9.3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228万户群众结对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据统计,从2010年12月以来,赣州“三送”干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送帮扶慰问金7.6亿元,改造危旧土坯房40.6万户,争取项目资金51.9亿元,帮扶群众扩植脐橙、油茶等60万亩,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27.4万人。

  江西兴国垓上村60多岁的刘扬泉是农村“五保户”对象,靠打零工、收破烂维持生活,一直住在祖辈传下来的破旧的百年老屋。“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我没有亲人,仅一家破旧的房子,只要下雨,我就坐在床头等天亮,遇上大雨暴雨,还要跑到外面去躲避,就怕房子倒下来。

  由于战争创伤、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及人才和资源匮乏,一直以来,赣州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很多群众没有摆脱贫穷的困境,依然住在狭小、破旧的土坯房。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市启动土坯房改造项目,刘扬泉也成为众多改造户之一。

  2013年,在当地三送干部帮助下,刘扬泉入住了兴国土坯房集中安置点铭恩新村的五保户集中安置房。同时,为了解决刘扬泉的工作问题,当地政府部门还设置公益性岗位,聘请其为社区保洁员。

  “多亏了三送干部,活了60多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站在自己的新房前,性格内向的刘扬泉拉着铭恩新村驻村“三送”干部张富强的手说, “多亏你们,要不然我这个年又不知道在哪流浪,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赣州“三送”,原来称“活动”,如今叫”工作“。三送”从群众担心来匆匆、去无踪的“一阵风”活动转变成全覆盖、常态化工作。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被称为“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由于战争创伤、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及人才和资源匮乏,瑞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其中,叶坪乡的华屋村是个典型的“红色村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至1937年),该村华质彬等17位热血青年相约参加革命。临行前,每人栽种了一棵松树,并约定等革命胜利后,再一起回到华屋,但勇士们再也没有回来。

  一直以来,由于村中劳动力缺乏,村民文化水平低,加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当地村民难以摆脱贫穷的困境。

  据叶坪乡党委书记杨艳文介绍,华屋村目前没有小车、空调和燃气灶。目前,华屋有“五保户”2户,低保对象11户,低保边缘户16户,贫困户32户。2012年,瑞金市政府加快落实土坯房改造帮助村民实现“宜居梦”,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致富梦”,建卫生所改善医疗条件实现村民“健康梦”。

  该村村民华丕才一家靠养猪为主。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华丕才收入一直不稳定。2013年,当地政府帮助华丕才办理贴息贷款,扶持建沼气池,并组织养殖技术培训。经过摸索,华丕才逐步扩大养殖数量,收入也越来越高。

  江西上犹是赣南第一大移民库区县,自“一五计划”以来,上犹县境内建设了7座大中型水力发电站,淹没范围涉及14个乡镇。据统计,该县有563户2251人不得不过着靠水吃水的“水上漂“生活。

  为了帮助库区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三送”干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因素,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引导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业,实现村民“致富梦”。

  在当地“三送”干部的帮助下,2013年年底,38岁的库区居民黄健军搬进了两层半的小洋房,并在新房迎来第一个新年。此外,黄健军还承包40亩水田和近60亩鱼塘,利用多年的养殖技术种莲、养殖红鲤,并尝试莲田养鱼。2013年,黄健军年收入达到20万元人民币,并购置了新车。“新年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华丕才又新建了猪舍。看着猪舍里活蹦乱跳的猪仔,华丕才说,他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今年,我还想再增加养猪的数量,希望市场越来越好,争取年内能买辆小车。”(完)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