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村路:管养到位焕新欢畅

04.08.2015  11:24

  日前,,记者光着脚走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车头至龙头农村公路上,平坦整洁的路面摩擦着脚底,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要是在两年前,你这样走的话,脚底板可真受不了。”安远县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郑洪笑着说,“这段公路以前坑坑洼洼,开车都要小心翼翼,更别说走路了。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石城县。2012年6月,石城县遭遇特大洪灾,乡村公路坍塌十分严重。今年5月18日至19日,石城县再次遭受特大暴雨侵袭。“这次洪水虽然比2012年还要凶猛,但农村公路损失比2012年小,而且大部分损毁是因为山体滑坡造成的。”石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董外院说。
  一度“失管、失养”的农村公路,缘何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大的变化?日前,记者到赣州市深入采访,寻找答案。
  贫困县建立“三位一体”管养新格局
  石城县作为一个贫困县,面对公路线长、资金缺乏、人员不足等困难,如何做好公路养护?
  董外院告诉记者,2013年至今,全县共投入约2000万元用于修复损毁路面、砌挡土墙、修复桥梁涵洞、增设错车道和安装防护栏、警示桩、标志牌等安保设施,全面清偿了农村公路因建设不配套和水毁等原因积累的欠账。
  为解决无钱养路的难题,石城县广开筹资渠道。对于日常养护资金,石城县通过县财政采取“”和“”的方式以及乡村两级自筹解决,并通过“一事一议”、冠名权转让、资源开发权转让等渠道增加养护投入。对于大中修、安保和小型水毁修复工程资金,石城县实行分级负责、多方筹措的办法,县养公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乡(镇)、村养公路则由乡村两级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群众捐资或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据统计,石城县近两年来农村公路养护投入达2600多万元(含日常养护经费600万元)。
  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石城县建立了由管理站监管、养护队养路、信息员反馈路政信息的“三位一体”公路养护管理新格局。县、乡分别成立养护管理站及机构,聘请280人组成养护队伍,并成立了一支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500人路政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掌握和反馈路况信息。
  资金和人员的到位,为农村公路养护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石城县1265公里农村公路列入养护范围,占总里程的99.2%,好路率达95%。
  全市推广三级管理体制
  2014年4月,赣州市在石城县召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号召各县市以先进为榜样,创建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今年4月7日,赣州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从市级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农村公路管养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意见》明确农村公路每年小修养护经费、日常养护经费和其他养护经费,按照每公里县道7000元、乡道不低于3500元、村道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按每年不低于5%已硬化路面的里程安排资金。此外,还安排资金实施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危桥改造、安保工程。
  各地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县(市、区)设所(站)、乡镇设兼职管理人员、村设交通协管员的三级管理网络,有力确保管养机构、管养人员到位。目前,赣州市共设农村公路管养机构296个,管养人员达5855人。同时,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力地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落实。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资金、人员问题解决后,赣州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总体方向,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公路特点,采用最适合该路段、该养护项目的方式。
  近年来,宁都县将县道养护推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养护队伍实施养护,收效明显。宁都县还充分调动养护生产单位、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路产路权的积极性;大力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目前全市县乡道养护覆盖率达到100%,村道养护覆盖率达97%。”赣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洪波说,“管好了农村公路,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农民才能真正走上致富的大道。

(原标题:[江西]赣州村路:管养到位 焕新欢畅-江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