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进一步种好“中国粮”劲往哪儿使?

28.02.2014  16:38

江西素有“江南粮仓”之称,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资料显示,江西省已连续多年以占全国2.3%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3.6%的粮食,年均调出商品粮100亿斤左右。去年,江西粮食生产实现历史上首个“十连丰”。

粮安天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输送商品粮的省份,江西进一步种好“中国粮”的劲往哪儿使?

守住耕地“红线”,守住明天的“饭碗

今年,我省要实现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3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总产425亿斤、实现“十一连丰”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其一就是耕地资源约束日渐显现,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空间非常有限。

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据悉,我省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夯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石。针对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的“非粮化”情况,省政府将坚持用途管制,严禁破坏、污染、圈占闲置、撂荒耕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旅游度假村、房地产等“非农”建设,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坚决查处。

守住4600万亩耕地“红线”,扛鼎之作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全省建成的32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年产粮1吨以上。今年,我省将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乡整县推进的方式,确保建成20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补充新增耕地12万亩。同时,我省将划定好永久基本农田,管好用好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壤有机质提升,确保耕地质量。

提高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

江西种好“中国粮”,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的“抓粮”积极性。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要实行“谁种粮补给谁”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多年来,粮食生产补贴都是按田亩补,挫伤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都昌县三汊港镇黄岗村种粮大户段典清说:“我承包了1000亩农田,我作为事实上的种粮人,却不能享受相关补贴。

农民期盼,各地在落实种粮补贴时应坚持谁种粮、谁享受补贴的原则,补给种粮农民,不得将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变为“耕地补贴”,严禁对撂荒地等非种粮农地进行补贴。

如何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万载县负责人认为:“要出台一些举措对粮食生产大县进行资金扶持和补贴,如进一步扩大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奖励规模,减轻产粮大县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今年,我省将统筹水利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峡江、浯溪口等重大水利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机插、稻谷烘干、油菜机械化收获等瓶颈,力争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

在改革中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我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亩,而且地块多,不集中。多产粮、产好粮,还是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

去年,我省土地流转面积达608万亩,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超过1.3万户,大户规模种植粮食面积超过300万亩。纵向比,成绩可喜,横向比,存在差距。探析原因,关键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转让租金低,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不高。

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力争年底前全省80%以上的县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三分之一的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全省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900万亩。

进贤县三里乡光辉村种粮大户胡广辉呼吁各级政府强化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体系,让种粮大户们有能力、有信心长期投入。令种粮大户们欣喜的是,今年,我省力争兴建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10万个。只要我们劲往一处使、种好“中国粮”,江西就能进一步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宋海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