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麻纺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07.11.2015  09:09

   (江西广播网11月7日)江西麻纺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有“中国夏布之乡”美誉的新余年加工夏布85万匹,占全国总产量的1/3,其中90%以上的夏布用于出口。然而,全省乃至全国麻纺产业终端产品的缺失,制约了麻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朝着建设全国麻纺强省的目标,江西着力打通麻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江西台记者马丽、新余台记者雷晨报道:
 
    昨天(11.6),在新余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现场,参展的韩国三江通产株式会社中国区负责人曹慧娟告诉记者,他们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中国:
【出录音】“麻这个东西本身是从国内进口过去的,制造的话都是在韩国进行的,原料只是纱线,到了韩国织布、染色都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国麻纺终端产品不多,部分传统麻纺企业仍处于市场上游,并没有打通下游的“通道”,新余自产的纱线80%出口国外,国外进口原材料后再通过纺纱织布、印染成布重新返回开拓中国市场。
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苎麻种植、印染、服装面料等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但麻产品在推向终端时遇到了阻力,公司总经理邱钰茹说我国没有制定麻产品检测的国家标准对麻产业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出录音】“麻纤维跟棉纤维是有区别的,但是市场上我国还没有制定终端产品包括家纺、服装没有国家标准,市场对它的检验中对麻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制约。
苎麻亚麻一类产品国家标准的“缺席”影响了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速度。另外,终端制造能力、研发能力较弱也是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阻力,新余市工信委综合科科长夏旭阳:【出录音】“像恩达在麻纺里面排第二,但是它实际上还是主要在前端,以前包括是印染技术也没有,所以说在技术方面跟国际上还是有一些欠缺。
新余提出,到2020年,麻纺产业收入争取达200亿元。正视和突破产业发展困难,目前新余市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年产60万匹夏布植物染料印染生产线,结束了我国夏布完全出口坯布的历史,建成年产100万套夏布床上用品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苎麻行业终端产品的空白。如何“策鞭”内需这架马车,扩大国内市场,促进麻产业从原材料向高端产品转型?身着一身素雅麻织西服的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指出:
【出录音】“内需市场主要做面料、做服装、做家纺,市民可以购买,我们极力促进企业扩大终端产品,扩大国内市场,扩大麻的发展。
省工信委主任胡世忠::【出录音】“下一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麻纺强省这一目标定位,进一步聚焦政策资源,规划,推进一批苎麻装备、苎麻制品品牌的培育,促进麻纺产业链向下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