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报头版头条《江铜玩转“对标”为铜企去产能出巧招》

05.03.2016  00:43
有色报截图_副本.jpg - 铜业集团
来源: www.jxcc.com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步入了去产能的进程。铜,正是多个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一个。专家认为:当此之时,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化解产能过剩,以实现中国经济新的再平衡。但是,经过国家前几年的积极引导,纯粹意义上的落后产能在铜行业已基本淘汰完毕。铜企面临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规避同质化竞争,实现自身的优化与升级……

           

今年以来,金属市场寒冬延续,矿业公司的经营底线面临挑战。

去年12月1日,为响应供给侧改革,包括江铜在内的十家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发布减产倡议书,初步确定江铜今年减少8万吨铜产量。

当然,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仅仅依靠减产不可能改变现状。更多的,还是需要铜企自身的优化与实力的提升。

国内最大的铜生产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刚刚结束的江西省两会上,将2016年视为该公司平稳“过冬”的攻坚之年,要求通过对标等管理手段做好新一年的“加减乘除”法,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行业话语权。

江铜以世界矿业前五强为目标,为缩短差距,他们选择最影响经济效益的关健指标,全球比对,确定改进目标,全员集智,层层提升,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的标杆。对标如一根绵长的丝线,牵动着江铜转型升级的脉搏。

  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2013年,是江铜对标元年,也是此轮结构调整、行业寒冬的起点。通过认真审视国内外形势与自身优劣势,江铜提前意识到悄然逼近的巨大危机,将提升发展质量和盈利能力列为当务之急。

冶炼环节是江铜对标的起点。2013年,在对全球75家冶炼厂和84家精炼厂的指标进行梳理比对后,江铜第一份对标“任务表”出炉,表上16个主要对标数据具有同一共性:难以撼动,直接影响效益。

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这近乎是难以完成的“难事”。经过近30年的努力,彼时的铜冶炼回收率、铜冶炼综合能耗等重要技经指标已经达到世界较好水平;总硫利用率、复水利用率等指标也步入先进行列;伴生金属回收水平优势明显,其中硒、碲、铼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1/20、1/8、1/20……再前进一步,看似都困难重重。

但是,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后,原来是如此的不同。

  【江西贵溪】        

    冬日的寒冷笼罩下,贵溪冶炼厂却再也难以看到过去蒸汽外排导致的缭绕“仙境”。

为配合对标指标“铜冶炼综合能耗”指标的提升需要,这里原本的气流干燥机被更换为国内最大的、清洁无污染的蒸汽干燥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蒸汽,除了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干燥精矿。厂里的蒸汽再也没有浪费了。更重要的是结束了重油干燥精矿的历史,仅此每年节约6000多吨重油,使得生产更加清洁经济。

50岁的鲁春喜在蒸汽干燥机投入使用后走马上任,成为专职的精矿“干燥师”,保证干燥机的正常运转率,间接保驾标杆指标是他的主要任务。他,必须重新学习。

在老鲁猛啃“硬骨头”的同时,老班长李金樑也为同样的事情犯愁,他得想办法降低阳极炉重油单耗,使“铜冶炼综合能耗”指标在他这个环节有所下降。

虽然“任务表”上统领是16个标杆指标,但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数千员工都直接、间接背负任务。对标,搅动了所有人。

再难的事,走对了,一切就顺了。

鲁春喜将干燥机的运转率成功保持在99%以上,每天干燥精矿4300多吨,成为车间首席技师,他牵头实施的技改已经申报国家专利;李金樑和同事们成功将阳极炉重油单耗降到吨铜5公斤以下,超过了日本东予厂最好水平,每年节约运行成本4050万元,他也成为公司级标杆班组班长。按他们的说法:对标,重新燃起了人生中第二次创业的激情。

  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冶炼环节成功对标后,江铜将对标向全产业链延伸。

  【江西德兴】

冬日的早晨,一丝阳光穿过白雪覆盖的厂房,打在国内第一台立式自磨机上。滚动的球磨机里,原本的黄金搭档“矿石与钢球”变成了“矿石与顽石”。顽石,又叫难磨矿石,本该是非常让人头疼的“烦人家伙”。用它们代替钢球磨矿,江铜收获了节约钢球消耗、电耗,提高铜回收率,降低产品水分等多重收获,单银山矿业一家每年就可测算效益达500多万元,可谓“点石成金”之举。

 

【江西南昌】       

在江铜展厅,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客人为江铜纳米克公司生产的热电产品所吸引。使用该装置后,可将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尾气热能回收发电,满足汽车电路和空调所需。通过与国际最先进同行的数据比对,纳米克公司反复试验,成功将产品的性能稳定住,并可节油5%到10%。其中的元器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三年对标,三年蝶变。数据成为江铜绿色能力国际一流的最好佐证。

与比对标前,江铜铜冶炼回收率指标由世界第5上升到世界第1;总硫利用率指标由世界第16上升到世界第5;仅通过铜、金、银回收率、渣尾矿含铜4项指标的大幅优化,就可同比2012年多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其他诸如矿山选铜回收率、铜精矿品位等技术指标也不断创近年新高。

特别是吨铜冶炼新水消耗、总硫利用率等环保指标的提升,更彰显了江铜绿色发展的理念。近两年,江铜减少新水用量达1300万吨,相当于节约了一个西湖水量。

伴随对标,江铜积极的由技术应用型企业向技术发明型企业转型:28模圆盘浇注机国产化改造历时3年终获成功,打破“洋技术”壁垒,已向包括紫金铜业在内的5家同行输出;拓宽竞争维度,漂亮地完成俄罗斯铜业卡拉巴什铜厂、菲律宾PASAR冶炼厂等国际技术援建项目,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占上先机。

行进在“绿色对标”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江铜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自信。

“对标三年,回想起来,就是公司在加减法组合运用的过程,加的是实力、是质量、是效益,减的是能源消耗、是环境影响、是消极情绪。未来,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手记    

找到契合的路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自信、一种精神。

对标,其实很平常,比对然后赶超。但是,对标,确实给江铜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也许,这就是在对的时机上用了对的管理路径。

加速国际化,对接“一带一路”是当前矿企面临的重大机遇。而行业深度调整,价格逼近成本,又使矿业面临生存考验。

特殊的历史阶段,战略的创新、模式的更替,都必须以应时的管理创新为前提。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江铜每一项管理创新都以提高竞争力为前提。恰当、正好,成为江铜评价管理创新的重要标准。

譬如对标,不管价格如何变化,始终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成本,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持续增加竞争优势,才是江铜对标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江铜所谓的“标”,就是市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标,科学合理地配套考核,确保了每个岗位都在“做正确的事”,每名员工“正确地做事”。将所有员工创造的热情全面点燃,让每个人心中有了被追赶的焦虑与前进的迫切,有想要轰轰烈烈创业的激情,才能将一个个原本看似难以撼动的关键技术指标不断刷新纪录,跻身世界最优行列。这,或许是当前众多大型国有企业更加需要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