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污水处理要跟上城镇化的步伐

21.05.2014  11:16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通报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较去年年底新增约430万立方米/日。(5月20日中国新闻网)

  水资源的保护,要有好的“唱功”,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提高政府及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更要有“做功”,有实实在在的治水、护水举措,不至于让最后一滴干净的水是自己的眼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水资源保护的一个坚实举措。如今,设市城市除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海南省三沙市外,全部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1381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占县城总数的85.0%。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面,可以说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留下的2个市及15%的县城,尚须努力,好让所有的城市都建有污水处理厂。

  我们为污水处理厂建设成绩点赞的同时,仍有期待。

  首先是,城镇污水处理不要留空白与死角,要跟上发展的步伐。现今的污水处理厂以市、县建制考核,起到了很好推动效果。现实中,新一轮城镇化的建设,许多乡镇具有相当大的人口规模,污水处理同样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亟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若只管好了市县而放纵了乡镇,仍将会给水资源留下巨大的隐患,并直接影响到乡镇居民的用水安全及生活质量。所以,乡镇的污水处理,也要早作打算,不要留有遗憾。

  其次是,污水处理厂建好以后,还得转动起来,防止成为聋子的耳朵。污水处理厂建设后若没有发挥实际效用,不但污水处理不到位,还会透支政府的公信力。污水处理,既需要市场运营,亦有赖于政府的扶持与鼓励,好让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环保部门必须对不同运营模式的污水处理厂加强监管,防止名不符实,花钱没办实事,以免造成无效投资。

  再者是,工业污水处理要警钟常鸣。在水资源的保护中,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破坏力尤甚。一旦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不当,企业故意偷排或因意外事故而造成水质,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为了水的安全,而不总是引发城市停水风波,我们需要做得更好,多设几道防护线。

  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成绩可鉴,但步子还应迈大点,要跟得上城镇化的步伐,不要等亡了羊再来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