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千金陂

20.05.2016  11:12

  □李晓东

  沿着抚河大桥东河堤,南行约千米,在抚河与干港的分叉口处,有一条用石块砌成的长坝。此坝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中,用“龙身”挡水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将水引入灌区,它是古代抚州人民运用勤劳和智慧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千金陂。

  相传古代抚州城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水患,中唐时春水暴涨,这里河堤冲决,抚河水泛滥成灾,土地逐渐荒芜。唐上元年间(760年),知府率领百姓筑了一道坡,取名为华陂,以遏河水入正道。唐大历三年(76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来抚州任刺史,继续督修,改名为土塍陂。贞元年间,诗人戴叔伦来抚州任刺史,对土塍陂又进行修筑,改名为冷泉陂。二十年后,冷泉陂被洪水冲毁,河水不能入田灌溉。咸通九年(868年),李渤来抚州任刺史,便广募钱财,聚集民工,疏通河道900余丈,同时凿开冷泉陂故基,用石块筑坡125丈,并命名为千金陂,使河水又恢复故道,灌田数千顷。历史上,千金陂历经扩修、增修,数易其名,但大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抚河水患问题。直到明代万历年间四川人古之贤来抚州任知府,他再次修建千金陂,才取得重大突破,大功告成。今天看到的千金陂遗址,就是明代万历年间古之贤主持修筑的。汤显祖有多篇诗文歌颂了古之贤主持修建千金陂的德政义举和历史功绩。

  汤显祖为何会不吝文辞、浓墨重彩地盛赞古之贤修建千金陂呢?无疑,他被古之贤造福百姓、关注民生的事迹感动。史载,明代中期,千金陂完全溃决,且决口数倍地扩大,抚州东门城外的田野成了支流横溢的水网地带,灾害更加严重。明代的官方风气败坏,官员们恣意于内斗,而对于修复千金堤这样重要的民生问题,竟然互相推诿、刁难、甚至攻讦。《陂论》记录下他们的丑恶行径:“弘治间(1488—1505年),训导王溥、主簿李鄂,先后奏请修复。事下,有司辄以时诎而止。嘉靖初(1522年),太守祥符李公茂元,采诸生章衮等议,慨然欲修筑之。时无抚按主之于上,木石畚铮已具,竟为监司所沮。”这两次由下级官员和民间士子发起的筑堤倡议,都因上司官员借口阻隔而未遂。时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侥幸得到巡抚傅凤翔批准筑堤,任命同知陈一贯专主其事。陈一贯采纳训导杨演的设计方案,以松树打桩填充石块横截中流,不料堤身多有疏漏渗水。随后又任命通判潘梅助理修堤,潘梅“以竹络笼鹅卵石障之,旋即推决。”千金陂筑而复溃,这本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继续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但此时官绅们的反对声甚嚣尘上,认为筑陂堵水是劳民伤财的错误,陈一贯也因此被罢职离任。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地方官员若还想修筑千金陂,有所作为,这注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甚至会引火上身。

  然而,万历五年(1577年),四川人古之贤来任抚州知府,竟然力排众议,不畏风险,敢于担责,硬是对千金陂进行大规模重建。他吸取历史教训,重视工程技术,专门从浙江聘请了陈琛等5名技工指导修筑,并委派同知官闳达和徐楠负责管理。他只花了1年多时间,即在千金陂的旧基上用泥土筑起了一道高大厚实的堤坝,并且与唐代遗留下来的堤堰相连接,一并修复加固。从此,瑶湖的决口被彻底堵塞,千金陂被埋入堤底。决口后形成的新河道变成了无水的“干港”。抚河水全都回归正道,绕城廓而流,构成郡城风水坚固的形势。

  尤为可贵的是,古之贤不仅精明强干,富有魄力,而且注重节俭办事,“括帑赎遗,清薄公员,钱不及于编氓,一夫不派于里甲”进行修治,实现了自己不动用百姓一个工、一文钱的诺言。古之贤在修复千金陂后说:“且郡盖称沃壤……,又有稻粟麻莳蔬之饶,土宜橘柚,水多龟鱼,贫者得以家给人足,无饥寒之忧”,虽不乏有溢美之词,但大体能反映水利的兴修对农业发展的意义。而明代人章光岳在《复修千金陂记》中说:“余尝闻父老言曰:金堤未堰之先,郡城萧条仅同一村聚,人文落落如晨星,城之内外,列弟子员者仅五六人,市肆几可罗雀……殊不似大邦气象。迨堰城而后人文鹊起,科甲蝉联,鸣珂纡金者肩摩踵接,博士弟子且数百计,声名文物,丰隆都雅,百倍爨时” ,此言则道出了水利兴修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面对古之贤这位千载难遇的抚州父母官,当时居家于城外水患区的汤显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能无动于衷,不深受感动。因此,他才热情洋溢地写下《金堤赋》等多篇诗文,极力赞誉古之贤主持的这项水利工程。抚州百姓从此也将这段堤垱称为千金堤。

  汤显祖诗《行千金堤怀蜀人古太守》写道:“曾用三犀压水精,蜀人文雅世清平。年来太守风流尽,分付渔歌与棹声”,赞美了古之贤在抚州任知府期间修筑千金陂,并在堤上铸铁犀牛镇压水精,为抚州百姓造福的德政善举。而《金堤赋》更是汤显祖直接描写家乡临川山水的一篇大赋,共330多句,近2000字,仅次于《豫章揽秀楼赋》。此赋同样歌颂了知府古之贤修建千金陂的丰功伟绩。这篇赋可分为四个部分,先概述千金堤的豪壮气势,接着追述千金堤的修建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它的功能,然后记述建堤过程并赞颂其功绩,最后补叙铸铁犀于堤上是为镇压水精保平安以昭示后人。全赋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洋溢着作者的爱乡爱民之情怀。它描写了金堤的优美风光和雄奇壮观,歌颂了临川人民修建千金堤的伟大壮举,抒发了作者对千金堤壮观和古之贤业绩的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赋中的一个片断:

  惟金堤之势象兮,何龙龙之丰沛。回渊璇之大旷兮,慨云敦而山逝。风犹摇而墨津兮,夜闻訇其硙累。潇苏胥其澶没兮,似沈秋之寂历,击洪澒而降潦兮,久驰精其有恤。兽萧条而嗥暮兮,涛恣虚而若失。兴唐涂而再谛兮,窃独寒其荡稷。响穷山之奋瀑兮,殷涔雷之切迭。誫中城以朝彻兮,滃空注隆而疏越。容搜骚而淫落兮,令人深感而不寐。岂圜兴以条惑兮,石涵牙而踵跖。下层积以互柱兮,上舒斜而齿陛……惟金堤之上都兮,诩幽悠而善思。苕颜群监于洫曲兮,眺纷芳其可佩。爱沈苔之绿水兮,视鸳鸯而不去……

  从这个片断可窥见整篇赋的全貌。作者采用楚辞句式,充分发挥大赋的既能以宏伟的规模和磅礴的气势体物言志,又能以丰富的词藻刻画天地万物的奇伟、壮阔的崇高美的优势,运用铺陈、排比、比喻、夸张,再现千金堤的大场面、大境界。文中把意与境、情与景、动与静、远与近、古与今等方面有机组合起来,将神话、传说、典故穿插其间,让人看到千金堤的雄伟壮观,极大地增强了抒情效果。

  汤显祖还有多篇诗文赞美千金堤,他有时特意去千金堤游玩,有时出行路过千金堤,有时看到别地景物触景生情想起千金堤。如《上巳渡安仁水有忆两都》诗写道:“泛羽流波芳树新,船中稳坐唱歌人。可怜三月桃花水,不似千金堤上春”,写自己到上巳渡安仁水游玩,看到河边渡头的绿树和渡船,不禁想起家乡千金堤上春色宜人,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金堤的热爱。可以说,汤显祖对千金堤有着一种深厚的“情结”。更难能可贵的是,汤显祖热爱家乡,心里装着国计民生,体现出崇高而博大的济世情怀。他赞美千金陂,歌颂修建千金陂的知府古之贤,肯定政府的德政善举。他不像一些愤青或者“喷子”,性情偏执,愤世嫉俗,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官员的政绩轻易抹杀,甚至否定一切。联系当时,汤显祖写《金堤赋》等诗文时,他还不到30岁,赴京考进士一再落榜,心情很郁闷。然而,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更多的是想到百姓生计,真正做到“不以己悲”,始终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世间美好的事物。汤显祖的济世情怀和欣赏眼光,对今人仍不乏启示作用。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