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视名声如贞操

03.07.2016  08:14

400年前的7月,明代曲坛一位巨星陨落。他就是有着“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在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他的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正因如此,世人对他的首要印象便是突出的戏曲成就。

事实上,在璀璨的戏曲光环之下,汤显祖也是一位青史留名的好官。铮铮傲骨,凛凛丹心,贯穿了他的整个为官生涯。

拒迎权贵 科举之路多坎坷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上四代均享有文名——曾祖父汤蠧,嗜藏书、好作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和藏书家。

据史料记载,汤显祖天资聪慧,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作诗。13岁时,督学赏其才华,将他补为生员,结果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年方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精通乐府、五七言诗;此外,还旁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

21岁那年,汤显祖中了举人,但此后的科举之路,他却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两次参加科举均落榜。这是当朝宰相张居正暗中操纵的结果。

当时,张居正的儿子正好也参加会试,取中进士早已内定,但张居正希望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也好掩人耳目。四处打听之下,得知最有名望的考生是汤显祖和沈懋学,于是曲意笼络,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担保他们高中。以宰相之威势,加以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沈懋学屈服了,而正直的汤显祖却先后两次拒绝招揽,并讽刺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汤显祖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但由于得罪了权贵,他的科举之路连年不得志,直到1583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34岁的他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了进士。

刚正不阿 敢于直言进谏皇上

张居正死后,权臣张四维、申时行相继当了宰相,他们想拉拢汤显祖入幕效力,但汤显祖依然拒绝,他说,“余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意即自己全身都是硬骨头,不会妥协。“硬骨头”的汤显祖先在北京礼观政(见习),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待就是七年。

汤显祖非常正直,不懂得阿谀奉承。《明诗纪事》中记载了他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这是他前去南京赴任的途中所写。当时,汤显祖路过河北东光县,看到驿站的墙壁上题着不少纪念御史刘台的诗。刘台曾经上疏弹劾张居正被抓捕下狱,流放广西,半路在东光县的驿站抱病身亡。张居正死后,人们路过东光,纷纷在驿站墙壁上题诗表示哀悼。

汤显祖讽刺的是这些表示哀悼的人:刘台生前被放逐的时候,你们别说为他送行了,有几个人敢写送行诗?

对当朝皇帝,汤显祖也丝毫不露怯。在南京任职期间,有一次,皇帝认为言官有欺瞒之罪,下令停俸一年。汤显祖即刻上书,称言官并不全是不顾君臣大义之辈,只是朝中权臣窃用帝王之威,培植党羽,忠直之人不获重用,这才是导致言官不敢直言上谏的根本原因。皇上既然追究言官蒙蔽之罪,为何不追究把持朝政的辅臣之罪呢!

自筹经费 重建书院加强教育

万历十九年(1591年),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任上的汤显祖,目睹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安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当朝宰相申时行居然对其加官晋爵,而将一些忠于职守、勇于揭发的御史贬谪。

汤显祖胸中郁积的不满再也掩不住,他奋笔疾书,一气挥就了《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并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误国行径,要求彻查杨文举等一干贪官。疏文还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

被抨击的官员,有的赌气不去上朝,有的以辞职相要挟。神宗皇帝更是大怒,直斥汤显祖“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把他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了个编外典史。

徐闻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非常恶劣。汤显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到,徐闻“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总不好纸笔,男儿生事穷”。他深知要扭转这一陋俗的根本举措在于加强教化。走马上任的第三天,他就实地察看教育设施。县学破败不堪,学生无所诵读,重建书院成了当务之急。

经费不足,汤显祖就和知县熊敏把俸银捐献出来;没有地方,汤显祖就亲自选址。几个月后,书院建成,取名“贵生书院”。他在此写下了著名的 《贵生书院说》,详尽地说明自己办学的初衷、理念与追求。文中写道:“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所以,他强调的是个人价值。

仁政惠民 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

汤显祖在徐闻任职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一任5年,政绩斐然。

遂昌山峦重叠,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汤显祖却在这里大显身手。他推行“仁政惠民”的政策,每年开春,都备好酒,执牛鞭下乡劝农,并作诗曰:“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他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并对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矿税进行抵制,权贵的三亲五戚来打秋风,汤显祖只招待他们一盘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盆丝瓜汤;他德行兼施,宽严相济,遂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出现了“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的升平景象。

在遂昌任职期间,汤显祖还“去钳剭(杀戮),罢桁杨(加在脚上或颈上以拘系囚犯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可见,汤显祖是中国古代难得的“人性”官员,他在遂昌最为著名的两个举措,一为“除夕遣囚”,二为“纵囚观灯”。他打开狱门,在除夕之夜让囚犯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收假时,囚犯无一人借机逃走,全都自动回来; 元宵节时则组织囚犯到城北河桥上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乐景象。

然而,汤显祖的善政,却成了政敌攻击他的把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听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别人攻击,给吏部递了辞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扬长而去,回到家乡。后来,吏部和都察院以 “浮躁”为由正式给他一个罢职闲住的处分时,他弃此敝履早过三年。

回乡后的汤显祖生活清贫,有时只能喝粥度日,却指着满床的书自嘲:“有此不贫矣!”他还将寓所唤作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1616年,汤显祖在临川逝世。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只有四个字:“蹭蹬穷老”,意思是“困顿失意穷老”。虽然有些刻薄,但也是这位廉吏一生的真实写照。(江南都市报  策划/记者陈明华 文/记者石鹏 实习生张汐)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