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汪峰“埋”在头条里 传统媒体“看齐”网络

15.11.2013  13:19

  昨天全国的部分报纸迎合网络的热点,端出“一盘棋”的架势,通过版面和标题,卯足劲把汪峰的新闻做大做足,“”在头条里。

  早在“上头条”之前,传统媒体就已经吸收了大量的网络词语。深究其背后,或许和传播渠道的增加和改变有莫大关系。

  传播学者很快捕捉到这个信息:传统媒体向网络看齐,大有沦陷向下的姿态,操守何在?

  我们之所以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就在于它身上固有的责任和严谨色彩,这些因素为传统媒体赢得了读者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

  早在“上头条”之前,传统媒体就已经吸收了大量的网络词语。深究其背后,或许和传播渠道的增加和改变有莫大关系。传统媒体占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网络异军突起抢过部分话语权,彼此势均力敌,两分天下。面对新情况,传统媒体自然不得不放低身段,从这个亦敌亦友的“小伙伴”身上汲取灵感和力量。

  而网络语言偶有言过其实,但万千网络的大军中藏着天生的幽默能手。当这种轻松的态度恰好邂逅有才的调侃,如一阵清风,很容易吹开传统媒体沉闷的心房。

  “上头条”事件堪称上述论述的完美注脚。试想,在这件事上,传统媒体还能找到更有趣的表达吗?抛却这个幽默的创意,媒体还能赛着端出五花八门的创意吗?自媒体的语言元素,如果无伤大雅,为什么我们不能拿“拿来主义”加以利用?

  不过究竟怎样才算“无伤大雅”。娱乐新闻一向为人所诟病的,就在于它有捕风捉影和穿凿附会的前科。

  我们不妨拿“”这一个至高的价值来评判。这样的语言是否恶毒地伤害到当事人?是否对他的生活造成困扰?是否影响到他的前程?是否撕下了他的尊严?

  以此判断的话,“上头条”显然不同。虽然有点“妄揣圣意”的成分,但好在网友们的存心都不坏,无非就是拿明星略微开涮一番,把自己的幽默精神发挥到极致。

  当然,随着时代的滚滚向前,这种传播渠道的势力之争只会有增无减。不管传统媒体的明天将走向何处,网络借着天然的开放,最大限度地为民间的能手提供了发挥才智的平台,短期内的发展仍可预见风头正劲。

  所以,飞奔向前的时代还会成就更多更新的语言元素,不同的语言环境之间还需要不断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因此,对于这种跨环境的语言交融,我们可以更乐观一点:它们有能力在自己的摸索中完美融合、自我完善,找到适合自己的形态、表述渠道和读者对象。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