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澄怀观道自悠然

13.01.2014  15:43

  文/记者徐明 图/记者欧阳苏敏

   汪辉,1964年出生于江西贵溪,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北京、南昌、香港和美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受海内外收藏家、美术馆广泛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大型展览并获奖。其中作品《采石场》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作品《家园》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大山秋韵》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汪辉油画里的田园诗

  翻看《当代江西美术家精品文库》的汪辉个人专辑,一幅幅作品跃然眼前,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秉承着一个理念,传递着一个符号,给人一种非常恬淡、静谧的感觉。

  汪辉,当代江西美术家。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之后就回到贵溪老家,他是当时班上唯一一个要求返回故乡的学生。1993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研修班,1999年1月毕业于南昌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如今则是南昌大学美术系的教授。

  汪辉自幼嗜画,对画也自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呈现出的画也是别具一格。“画中有诗”意蕴长,那种恬静与自然,和谐与闲适正是他把西洋的油画和中国的哲学进行融会贯通而产生的。处处彰显人格的魅力,透露出哲学的意境是汪辉作品的一大亮点,寡言少语的性格造就他平静淡远的画风,然而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他那溢于言表的神情中更添了几分洒脱与才气。以蓝色为基调是汪辉作品的又一特点:《正月里》、《大学生》、《金玉满堂》等作品中得到体现。冷作底色,暖为浮色,取暖色点缀于冷调之中。无比融洽与和谐,浑然天成。摆脱了画家用冷色做底易陷于乖张晦涩的“怪圈”。他的《采石场》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是江西入选的两幅作品之一。

  汪辉的作品平和纯真,没有晦涩难懂,在让人感到一阵舒心后又升起一种温馨的希望,那种按捺不住的希望就是画之灵性所在。追求梦一般的仙境又牢牢立足于广袤的现实大地之上。

  写生是捕捉美最直接手段

  写生,作为捕捉美的最直接的手段,在汪教授看来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认为写生不像室内创作那样从容,它简练、明快、流畅,它艰辛、紧张、激情,一幅作品一般半天内就要完成,如同打仗一般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干掉它。写生是在培养如何观看,如何造型的同时,逐渐形成主观感受力,并构建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语言的过程。当眼前笔下缤纷的景致纷至沓来时,这是天地间画者独有的享受。写生会随画者的不同注入不同的个性。即便是同样的画者,在外人看来描绘相似的风景,却由于画者的经历、感受的不同,仍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是艺术家精神成长与现实统一的最直接体现。

  因此,他笔下那些写生作品具备一股强大的感染力。田野、溪流、房屋、小巷、树木、群山、人……这些看似并不出众的乡村景色,却让观者深刻体会到画家描绘它们时那份平淡天真的心情。那是一种自发的真诚,是画家与生俱来的气质。站在他的画作之前,似乎置身于画中,似乎又幻化为陪伴在他身边的画具,身体所有感官都浸染在这原始的健康的景色之中。

  艺术的真、善、美源于生活

  汪辉老师的风景作品,是写生,亦是创作,更是心灵的倾诉。他以颂咏自然为寄托,同时包含了对社会、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如岸边花草迎风摇曳,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让人不知不觉陶醉于赏心悦目的别样美感之中。《故里寻踪》的山色青黛,如烟的云雾,装点幢幢黑白分明的老宅,繁茂的树木,清澈的溪流,妇人漱衣其上,游人来往于堤。整幅画面如滴落宣纸化开的水墨,淡淡地飘着,空灵悠远,在都市的喧哗之外,在河水的清澈之中,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令人心旷神怡。《井冈主峰》通过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表现了烟云变幻、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晚秋》则是岩崖古木,漫山红遍。整幅作品色彩淋漓,气韵生动。他勾勒出的线条在色彩的覆盖下,在极其写实的图式中,轻松随意,颇具诗意。

  汪辉老师追求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他认为,艺术的真谛是真、善、美,是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的真切感受。而我亦认为,所谓艺术的真谛即是心声,是风格,又是天资、阅历、情操和功底的集合。就如同汪辉老师的画作,有着宁静的美感,亦如同其人,他在感受和发现美之中,向我们传达着自然和生命仪态,诠释着经典和文化的意义……

  澄怀观道自悠然

  1月11日上午10点,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南昌大学、江西省中山艺术馆主办的《美丽乡村——汪辉婺源油画写生展》于江西省中山艺术馆开幕。据悉,这次展出的50余幅油画作品,是汪辉老师4年来在婺源写生作品的集中展现。其实,汪老师每年都会选取不同的时间段前往婺源写生,这个已坚持了10多年的习惯,在业内早已传为美谈。被誉为“中国第一乡村”的婺源,同样也为汪老师的深深执著奉上了最高的赞誉——“荣誉村民”。这个展览的名字——“美丽乡村”,如同汪老师常常说起的一个词——“澄怀观道”,直接、朴实,却透露着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真诚。“澄怀观道”本指禅境,说的是主客体在相互认证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境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在《美学散步》中这样写道:

  “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廓然,脱净尘渣。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的节奏。“”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犹表象于“”。灿烂的“”赋予“”以形象和生命,“”给予“”以深度和灵魂。中国人对“”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是宇宙的灵魂,是生命的源泉,是美的本质所在。汪教授以美的心怀观照美的世界,在大千世界中追寻美的本质。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