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规定今日听证

14.11.2014  15:42

10月15日,观众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汽车展上参观北汽福田的新款轿车。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汽车展10月8日至16日在约堡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一汽、维 柴动力、长安、吉利、奇瑞、东风和北汽福田7家汽车品牌亮相展会。中国的汽车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南非中低收入者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新华社 记者李启华摄

汽车“三包”将在今天举行立法听证,尽管草案中的不少条款仍有争议,但业内专家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表示,汽车三包法规的完善需要时间和过程,在当前汽车产品投诉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已经难产了七年的汽车“三包“宜尽快出台。

汽车“三包”七年不决

所谓的“三包”是指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目前,国内已将电脑、电视、空调等共有22种产品列入“三包”范围。但汽车产品“三包”在2004年底征求过意见后,却在各方争议和博弈中一直拖延不决。

近几年中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与之相随的则是居高不下的投诉率。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汽车行业投诉 量同比上升51.1%,创历史新高,是所有投诉商品中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其中,6个月以内新车用户的投诉比例占投诉总量的60%以上,汽车投诉主要集中 于价格5万—20万元的汽车产品。

没有“三包”的保障,汽车消费维权成为一大难点和热点,车主维权无门,在闹市砸车泄愤,“诋毁”汽车品牌信誉的报道频频出现。

厂商、协会多有顾虑

汽车厂商的反对声是导致汽车三包难 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内汽车厂商而言,“低成本”仍是其核心竞争力。不少厂商和经销商担心,如果执行“三包”运营成本会大大提高。对于 自主品牌汽车而言,“三包”更像是一场噩梦,汽车投诉案例集中的5万—2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大部分来自自主品牌。保护自主品牌汽车,为其创造相对“宽 松”的市场环境,成为主管部门在推行汽车“三包”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汽车三包的出台持质疑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本月中旬撰文表示,汽车产品不同于一般生活消费 品,其技术复杂、制造成本高、价值链长,以及使用环境复杂、管理涉及面广等,使得汽车产品实施“三包”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 题。现在国内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和性能故障做出科学、准确、公正的鉴定,全面实施汽车产品“三包”的条件不完全具 备。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