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李书福: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

03.03.2014  12:37

  “目前,沃尔沃汽车国产化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已于今年1月完成全部项目审批。”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2月28日在“2014中国民营经济大家谈”活动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郑重公布了这一消息。

  对于李书福来说,这一刻,他等了近4年。

  虽然从2010年起,吉利集团就与福特汽车签订了沃尔沃的收购协议,但是在此之后的3年多时间里,沃尔沃依然被划定为“外资品牌”,而这一身份也使得沃尔沃国产化之路的审批流程变得格外繁杂。

  从2010年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签订沃尔沃收购协议后,李书福总会被媒体反复问到同一个问题:沃尔沃汽车何时能国产?甚至总有人以“蛇吞象”来形容这场跨国并购,并对其国产化产生诸多质疑。然而,李书福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蛇就是蛇,象就是象,蛇永远也吞不了象。

  正是这种永不服输的性格以及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给了吉利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李书福撑起了一片实现梦想的天空。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的一个沿海小村里。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李书福开始创业。他先后开过照相馆,办过制冷元件厂,也生产过电冰箱、建材和摩托车。

  1997年,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正式进军汽车领域,一举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企业。“中国汽车工业承载着许多国人的梦想和期盼,中国人有什么理由做不好?”这是李书福一直的心声。

  “汽车梦”注定将成为支撑李书福创业的动力。

  2001年,吉利对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变化进行了战略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未来10年一些传统的世界汽车巨头将面临新一轮洗牌的挑战,但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这种挑战可能是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果然,2008年12月3日,美国福特公开挂牌出售沃尔沃汽车集团,标价60亿美元。吉利集团成为全球众多竞购企业中的优选竞购方。然而,毕竟是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知名汽车集团,竞购过程的“酸甜苦辣”只有李书福自己知道。

  有过“走出去”经历的企业都知道,海外并购最大问题是适应外国工会制度,甚至少数人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还存疑虑。在一次竞购会议上,沃尔沃的一位工会领袖突然向李书福发问:“李先生,你能否用3个字说明白,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方?

  当时会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眼神复杂地看着李书福。会议主持人也感到有些尴尬,正打算出来打圆场,只见李书福笑着说:“我想说的3个字就是——I love You!我爱你们,我热爱沃尔沃成熟的商业文明和优秀文化,爱惜沃尔沃的创新能力,爱护高素养的全球沃尔沃员工。如果并购成功,这就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位提问的工会领袖在掌声中站起来,将一枚沃尔沃徽章别在了李书福胸前。

  2010年3月28日,在完成了收购沃尔沃的所有法律手续后,中国吉利与美国福特在瑞典沃尔沃总部正式签署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最终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拥有沃尔沃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其中包括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000多个全球销售网络以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这是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李书福自信地说,沃尔沃将成为中国购买的最著名的国外品牌之一,这次收购,标志着中国企业将第一次完全经营一个外国汽车品牌。

  然而,有不少人问李书福:“福特都搞不定沃尔沃,吉利凭什么搞定?”李书福说:“吉利能够成功参与国际并购,是因为背后有一条东方巨龙,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给了吉利这样的历史机遇。

  2013年8月23日,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式宣布,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工业布局已经正式获得政府批准;

  2013年8月28日,沃尔沃汽车成都基地全面建成并举行生产线启动仪式,标志着国产化第一工厂正式开业;

  2014年1月,沃尔沃汽车国产化项目完成全部项目审批……

  随着吉利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李书福的“汽车梦”也行驶上了快车道。如今的吉利集团已拥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00余人。拥有近千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00万辆。

  虽然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但不变的却是李书福永远的“汽车梦”。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几乎每年都要提交有关“汽车”的提案。今年全国两会,李书福又将“关于开放出租车市场准入,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提案提交大会。

  “我的梦想就是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李书福说,“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这是能够实现的。不管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十几年,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