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趣味名人制诗谜

09.09.2015  09:07

  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都是北宋名臣,即使在今天看来,他们的知名度也已颇高,在当时的名声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在北宋后期的元祐年间,就有“士大夫之好事者”——即官场中有幽默细胞而又机智过人者,将他们的姓名制成谜面,谜底则暗扣古时候的名人。后来,南宋的大学者洪迈又将此谜收入其编纂的《夷坚志》中,大概洪老先生想:嗯,咱大宋朝生产了如此精巧、如此有趣的谜语,如果不让后人也欣赏欣赏,那就太可惜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司马光字君实;王安石字介甫;文彦博受封为潞国公,世称“文潞公”。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则四句谜吧:

  “人人皆戴子瞻帽,

  君实新来转一官,

  门状送还王介甫,

  潞公身上不曾寒。”

  从两汉到隋唐,也有四个名人,他们是:仲长统、司马迁、谢安、温彦博。仲长统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对东汉末年黑暗的社会政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大家太熟悉了,无须笔者饶舌;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由于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强秦苻坚,知名度也不低;温彦博则是唐初名臣,病逝于贞观年间,由于他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作出了较大贡献,太宗死后,温某得以陪葬于昭陵。此谜第一句“人人皆戴子瞻帽”:北宋时人们已自称“中国人”了,而“”可以分拆为“”与“”,自然扣上了“人人”;“子瞻帽”就是南方人用来防遮日晒雨淋的竹笠,据说是苏轼亲自改造制作而成,因此又被称为“东坡帽”或“子瞻帽”,大概是由于其尖顶与长统靴、长统袜有点相似吧,可以扣“长统”,不消说,该句的谜底就是“仲长统”了。第二句“君实新来转一官”:“君实”暗扣“司马”,“转一官”自然是“升迁”,全句扣“司马迁”,已是相当明显。第三句“门状送还王介甫”:“门状”就是门帖,类似于今天的名片。“门状送还”可以有两种解释:借了别人的名帖,用过后归还给人家;或者此人来拜访时,请看门的递进门帖,可是由于主人没空接待或不在家中,只得将门帖退还给此人。归还给人家要相谢,拒人于门外是谢绝,都暗扣一个“”字;“王介甫”扣“安石”,谜底不就是“谢安石”么?第四句“潞公身上不曾寒”:“潞公”扣“彦博”;“身上不曾寒”,自然是“”了。谜底“温彦博”已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应声而出了。

  嘿,您瞧,古人的这组谜,岂但是精巧有趣,还颇有点知识含量;如果您再慢条斯理地吟诵一遍,会不会猛然发现:哟,这还是一首满不错的七言宋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