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曾是皇太极府邸 并非努尔哈赤的宫殿

22.05.2014  17:49

  清以前,沈阳一直都不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南有辽阳,北有开原,后金汗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后,这里成为东北中心城市。在沈阳,如果要谈文化遗迹,一定绕不过沈阳故宫、方城与外墙还有当年那十一座王府。时光荏苒,木石却是有情,几百年来,它们看着白云苍狗,在自己身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谜团,等待着后人发掘开解。

  故宫之谜

  迁都沈阳的努尔哈赤

  有没有住过皇宫?

  说到沈阳的古建筑,几百年来谁也绕不开故宫。许多人按常理推断:既然努尔哈赤是清朝的第一位统治者,那故宫自然是他的宫殿。其实不然。沈阳故宫的位置是皇太极原来的府邸,他即位后在那里重新建造了皇宫,努尔哈赤最早称汗王,他在沈阳的宫殿叫汗王宫。

  沿着通天街一路向北,尽头处是一片工地,几百年前的汗王宫就立在那里。作为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住所,汗王宫北靠城门,那个门称九门。“沈阳城最早是四个门,后来皇太极改八门,原来四门中的北门没有拆,多出的这个门就叫九门,汗王宫就建在九门的前面。”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说。

  为什么努尔哈赤要把家建在城门旁,而不是像皇太极那样,直接住进沈阳城的中心呢?“按明朝人的说法,努尔哈赤住在这里是为了方便逃跑,从这里(九门)可以直接逃到他的新宾老家去。不过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出于防御需要。古时的城门外有瓮城,半圆形,城墙相当高,是一个重要的防御工事。当年努尔哈赤在沈阳经常受到明朝军队的威胁,遇到危险时,他可以立即退进瓮城,防守反击。”佟悦说。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时说过,(在这里)往西可以打明朝,往北打蒙古,往南打朝鲜,惟独没说往东,为什么?往东,半天就能跑回新宾。”当然,努尔哈赤说的这些事都没发生,明朝没打过来,他的后人们倒是打了过去,入主中原,改朝换代。

  方城之谜 天圆地方“铜钱”还是“八卦”?

  康熙年间,盛京人口逐渐增加,四平街(中街)上的店铺多了,寺庙多了,城市“活泛”了。

  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皇帝同意对古都盛京城重加修缮和扩建,除却对旧有城墙城门等设施进行维修外,又要在方城外围再增加一道土筑围墙,称为“关墙”,以适应城市人口增加、拓展城区的需要。文献有载:“关墙”周长32里48步,墙高7尺5寸(墙宽达2到3尺左右),全部以土夯筑,在外墙与内城八个城门直线相对的位置上,各开一扇门,俗称“边门”或“关门”,边门与城门间称关,比如大东门和大东边门之间就叫大东关。沈阳“八门八关”之谓由此而来。

  如果从空中俯视,当年八门八关的形状颇有点像个大铜钱,外郭圆形,内城方形,“郭圆象天,城方象地,天圆地方的格局,很吉祥。”佟悦先生说。

  如果打开现在的沈阳地图,在方城外,也能隐约找到一条环状线路,从青年大街斜穿市府广场到惠工街是个弧形,南关路也是弧形,这些路都是保存着当年关墙的痕迹。其中外城东南角开了个口,当年叫水栅门,就是为了引万泉河进来,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范例。

  从八门到八关,这种城市规划不仅扩大了城市规模,加强了防御功能,在一些人看来,颇有风水方面的深意,有人觉得它像铜钱,寓意沈阳城是个招财进宝的福地,也有人把它与阴阳八卦联系到一起,最有影响的说法之一,见于沈阳知名翰林缪润黻所著的《陪京杂述》,大意说沈阳城建造的很有深意,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为两仪,四塔象征四象,八门象征八卦,郭圆象天,城方象地,城内植楼、敌楼各三层共三十六象征天罡,内池七十二象征地煞,敌楼角楼共十二座象征四季,城门瓮城各三象征二十四节气……

  说到风水方面的讲究,当年修筑边墙时,的确有值得人注意的地方,比如连通边门与城门的八条大路中,七条都是直线相对,唯有怀远门(大西门)与大西边门之间的路,是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倾斜,这并不是由于地势不平或者施工单位粗心导致的,反而是有意为之。原来,当年大西门外是刑场,离它不远便是埋葬无主尸体的墓地,旧时的老百姓习惯称大西门为鬼门,如果从怀远门修一条大路直通“鬼门”,看上去好像有些不太吉利,因此这条路便有意倾斜一下,避免“一路向西”。

  王府之谜 十一座王府何处寻?

  今天的北中街,已是熙熙攘攘的商业区,现代建筑光鲜亮丽、鳞次栉比,有谁会想到,当年伫立在此处几百年的那几座王府呢?

  根据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绘制的一份《盛京城阙图》记载,图上绘制的盛京城里共有十一座王府,佟悦先生的《清代盛京城》一书中,对此有专门介绍,十一座王府包括礼亲王府、克勤郡王府(早期称成亲王府)、顺承郡王府(最初称颖亲王府)、睿亲王府、豫亲王府、肃亲王府、郑亲王府、庄亲王府、饶余郡王府、武英郡王府和敬谨王府。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佟悦站在北中街与通天街的交汇路口,指着东西两侧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有两个王府,西边是多铎的,东边是多尔衮的。”据他介绍,盛京建城时,努尔哈赤为八旗划分了区域,官兵们隶属于哪个旗,就聚居在哪里,旗主也不例外。这种八旗的区域划分,与大政殿前十王亭的排布规律相似。虽说旗主负责全旗的各种事务,但势力范围仅限自己一旗的所属地区,不能越界。不过到了皇太极时期,这种格局有了变化,他以前是白旗的,但当了皇帝之后改为黄旗,于是城北也成了白旗的地盘。

  与北京相比,当年的盛京王府,建筑并不奢华,当时的规定是:亲王府大门一重、内门一重、正屋一重、两层楼一座。“以前的王府一般都是两进院,第一进院有东西厢房,住的是仆人、杂役;进去后是二门,门内为第二进院,院内有正房和厢房,正房由王爷来住,一般面阔三间或五间,两侧为东西厢房,面阔三间。”佟悦说。

  距皇宫最近的王府在大政殿东偏北,为礼亲王府,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府邸。作为战功赫赫的大贝勒,代善的身份尊贵,可以想象,当年他的王府应当也是最繁复奢华的,据说,皇太极继承皇位后,每逢新年等重要节日,都要率领群臣到礼亲王府登门拜贺,以体现对兄长的尊重。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感兴趣的应当是睿亲王多尔衮的王府,没办法,谁让电视剧中的多尔衮当了太多次的主角呢。睿亲王府位于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东,他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之一,所以他和弟弟豫亲王多铎的府邸也离努尔哈赤的家——汗王宫最近。

  清朝入关后,王府的主人们陆续进了北京城,盛京的老房子留人看守,但民初以后渐渐易主、消失。尽管这样,沈阳不同年代的老地图中还标记着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庄王府胡同、郑王府胡同、金王府胡同……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魏雯 摄影记者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