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隧道沉管可抗7级地震 不怕船只抛锚

20.05.2015  10:47

5月19日,本报刊登了南昌市红谷隧道首节重2.8万吨的沉管即将浮运安装的消息,引起许多读者关注。一大早,就有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电话,提出了有关如何确保桥梁安全、沉放对接如何做到精准、沉管能抗多大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项目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红谷隧道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技术方面的负责人。

过南昌大桥时将格外小心

该负责人说,沉管在江面浮运难度并不大,但经桥梁时得非常小心,生米大桥和朝阳大桥桥墩间隔较大,而南昌大桥桥墩间隔仅68米,通过时得格外小心。

沉管宽度是30米,桥墩已做了加固处理,还得各留出两米空间防护,因此难度非常大。”他说,此前方案是除了前后的拖船,沉管两侧还各有1艘拖船护送,目前看来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沉管宽30米,1艘拖船宽度为10米,沉管与两艘拖船的联合体就占掉了50米宽度,稍有不慎就会触碰桥墩,会带来灾害性后果。

我们调整了浮运方案,由两侧各1艘拖船护送改为两艘拖船都在东侧护送。”他说,因为江水在经过南昌大桥处时有自西向东的横流,两艘拖船都在东侧护送,可有效控制船体。两艘拖船均用缆绳与沉管预设好的接口“拽着”,因此不会发生“脱缰”情况。

记者了解到,南昌市重点办日前组织南昌市海事局、公安局水上分局、港航管理处、交通改善办、交管局等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沉管浮运沉放动员大会”,对浮运方案再细化,并要求将水文、气象等部门纳入协调小组,每天提供最新的水文和气象数据。

南昌大桥作为沉管浮运的最大风险源,协调小组考虑在大桥桥头两侧设置信号灯。在浮运过程中,考虑减少过桥车辆,确保施工安全。

潜水员江底查看对接效果

沉管浮运通过南昌大桥之后,面临沉放的考验。沉管抵达预定隧址后,拖船将撤离,改由测量塔和工程船对接。

目前,施工单位已在赣江底部挖了一条宽35米的U型基槽,方便沉管沉放。首节沉管对接的是赣江西岸已预设好的接口。对接是一项极复杂的工程,一方面要慢慢向沉管内预设的加载水箱逐渐加水,使得沉管逐渐下沉;另一方面还要让沉管的接口与赣江西岸预设好的接口慢慢对接,并最终合在一起,误差要在1毫米内。

我们主要通过两方面减少误差:首先安排两名潜水员潜到江底,实时查看沉管在水下对接的情况;其次通过GPS定位看对接精度。”该负责人说,沉管在预制时已安装了大量设备,包括管顶预制了千斤顶等,这些千斤顶可以与赣江西岸的接口对接,通过拉合促使这个庞然大物在江底实现位移。

他还表示,这种水下对接方式在国内外普遍采用,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

沉管可抗7级地震 也无须担心船只抛锚

有读者提出疑问,海底电缆偶尔也被行船碰断,红谷隧道沉管会不会受船只“触礁”或抛锚而产生危险?该负责人答复,大可不必这样担心,因为红谷隧道可抗7级地震,更不担心船只抛锚了。

沉管在预制时便对各方面有严格要求。首先是对混凝土防渗抗裂要求高,在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要求严,过高过低都对混凝土不利,混凝土出机温度不超过28℃,入模温度不超过30℃,入模后最高温度不得高于70℃,内外温差须控制在20℃以内,侧墙不宜大于15℃,否则容易发生裂纹。其次,在制作时沉管管段轮廓几何尺寸控制对精度要求很高,尤其管段端口安装精度要求控制在正负1毫米内。最后,在二次舾装时,还在沉管顶板浇筑了防锚层。

防锚层就是应对船只抛锚而预设的,可有效防止船只抛锚给沉管带来冲击。”该负责人说,沉管被沉放后,将在沉管上方覆土,先覆盖一层泥沙,再加盖一层片石,厚度在2米~6.5米之间。

据介绍,沉管在经过江心洲位置时,覆土厚度达6.5米;在靠赣江东岸航道附近时,覆土层只有2米多,“赣江航道本来就不深,所以覆土层不能太厚”。(记者何柳斌)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