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沟通不畅”尚未点中医患矛盾“死穴”

05.03.2014  18:37

  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菁做客大众网北京“两会直播间”,针对当前“伤医”事件频发的现状,探讨医患关系的缓解之道。他们认为,医患之间沟通不足是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相关部门应当设立第三方专门机构,依法处理医患矛盾。(3月4日大众网)

  对于医患矛盾的根源,毕宏生院长的解释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可以说,医患矛盾中,医院和医生代表的一方明显处于信息的优势,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代表的一方明显处于信息的劣势。所以,按照经济学最经典的分析,那就是在医患矛盾的根源上就在于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之所以这么说,就在于事实如此。从现实的情况看,之所以发生伤医事件,最根本的原因也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正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协调的部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当说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了医患矛盾冲突的时候,显然是没有点中医患矛盾的“死穴”,仅仅找到了医患矛盾的皮毛而已。

  医患之间沟通不畅,那只是信息不对称的表象,即在就医的过程中,由于医生没有及时跟患者沟通清楚,或者说患者的意愿表达没有清晰进入到医生的信息库中。这样,就难免积累起一定的矛盾,而矛盾的积累过程会发生质变。最终能够酿成一场惨剧的发生,可以说,沟通上的问题并非制度上难以解决的纠纷,而只是一种方式方法的问题。对于医患矛盾的根源来说,沟通不畅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问题,而并非实际上的问题。因为即使沟通畅通了,由于医患信息上天然的不对称,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往往就是一个盲目的人,因为他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及自己会得到何种结果的处理。而这恰恰就是医患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世界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上的不对等,即医生所知道的患者并不知道。所以,按照经济学上的解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事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你将自己的电脑放在电脑维修店内,你并不知道到底如何给你修理的。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医患矛盾冲突上尤其明显,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也由此产生。可见,并非是因为沟通不畅才导致的医患矛盾的冲突,而是因为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才最终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

  而要想将医患矛盾处理清楚,还原医患之间的本来面目的话,其实也并非难事。在信息不对称的天平上,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医生以及医院的信息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即能够将各种就医的流程以及收费项目进行公示,让患者心中清楚自己应该缴纳多少钱,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治疗,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医患矛盾冲突的几率。而所谓的沟通不畅才是医患矛盾主要原因的说法显然没有点中医患矛盾的“死穴”,最多只是一种皮毛,一种表现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