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大运河河北段:“糯米大坝”连镇谢家坝

01.08.2014  00:52

  图为河北省沧州市连镇镇谢家坝纵景,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坝体长218米,厚3.6米,高5米。人民网 孙逸桦 摄

  2014年经世界遗产专家论证后,将我国京杭大运河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共有沧州东光县连镇镇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和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3处入选。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谢家坝位于东光县连镇镇运河五街、六街交界处,南运河东岸,曾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多弯道,致使险工险段众多,连镇镇谢家坝为险段之一,历史上洪水在此处曾多次决口。

  清朝末年,当时连镇镇乡绅谢家(已无后人在此居住,具体名字、事迹无从考证)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筑堤,故名谢家坝。

  谢家坝为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故称为“糯米大坝”。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

  整个坝体长218米,厚3.6米,高5米。堤坝整体稳定性好,筑成后,此处再没有出现决堤状况,并留存至今。在运河水势震天的年代,谢家坝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坝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同时也为研究清末的夯土技术及南运河段险工护岸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百多年的时间过去,谢家坝主体基本保存完好,局部裸露区域出现风化现象。据东光县文保所所长李天峰回忆,在2012年曾对此坝进行过整修加固工程,仿照古法采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当时施工人员都无法用锤子将木楔钉入,必须借助电钻打孔,足可见坝体之坚固。

  历史上,大运河河北段水量丰沛,通航能力强。东光县靠近运河有一个镇名为码头镇,早些年镇里的男性多为纤夫,依赖河道生活。但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河北省因为行洪安全考虑的引水改道,运河河道绝大部分时间干涸,河床内茵草遍布,村民们赶着羊群在此处食草,衍生出另一幅田园风光。

  李天峰介绍,近几年来东光县加大了对运河河道的保护,包括故道维护和周边环境治理。目前运河的最大遗憾是无水,“没有水运河就活不起来”。

  河北省文物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负责人孙晶昌曾在“申遗”成功后对媒体表示,申遗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当地百姓带来实惠。并预期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流经大运河河北段的“两点一段”,目的是要让大运河通航、通水,流动起来。(人民网 孙逸桦)

【1】 【2】 【3】 【4】 【5】 【6】 【7】 【8】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