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获嘉化工扰民事件舆情分析
9月7日前后,河南获嘉县城附近的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化工)排放污染气体,引发部分群众到政府门前表示抗议。
9月8日,中新化工称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气味扰民现象,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深刻道歉。
9月9日,获嘉县政府发布消息称,中新化工未经县政府批准而进行试生产,是私自行为;从即日起,中新化工立即停电停产。
9月15日,获嘉县公安局发布通告称,9月9日以来的集会游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限违法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在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三日内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9月16日,获嘉县政府发布事件说明:气味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中新化工在试生产过程中硫回收装置尾气硫化氢与合成驰放气混配燃烧不充分所致;县公安局干警未发生任何与群众的肢体和语言冲突问题,更不存在雇黑社会人员殴打群众的问题。
9月17日,获嘉县副县长吴振福就民警打伞一事向民众表示道歉,获嘉县政府对“持枪”报道作出澄清,“是对讲机而非枪”。
9月18日,获嘉县政府公布处理决定:停止李国庆县环保局局长职务,提请县委给予县环保局纪检组组长王德亮停职检查处理。
9月19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总部作出决定,给予中新化工党委副书记韩海洋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中新化工总经理张水合行政记过处分。
媒体关注度分析
9月9日17时30分,中国新闻网发表文章《河南获嘉一企业私自试生产 环保等部门将被调查》,文中对当地百姓的反映及官方的应对都做了详细阐述,但并未提及当地群众的集会抗议行为,中新网的这篇新闻拉开了此事件的报道序幕。从网络媒体对这篇文章的转发量来看,仅10余次,转载量相对较少,事件仍处于舆情发酵期。
随后有部分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9月10日,《东方早报》刊登报道《化工厂发“臭气”熏得人头晕》。9月11日,《大河报》刊登文章《新乡一化工厂私自复产排恶臭气体 曾因爆炸停产》。从媒体报道量走势来看,9月17日之前,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9月17日,舆情全面爆发,有两个新闻点成为媒体关注重点:一个是获嘉县公安局要求集会游行人员投案自首,另一个是警察的“持枪撑伞”行为。中国青年网发布题为《河南县官与民众对话 警察持枪撑伞护卫》的图片消息,立即引发媒体的转载和报道,搜狐、凤凰网、新浪、腾讯等众多网络媒体都参与进来,当天的新闻报道就达300余篇。
“持枪撑伞”新闻被曝光后,当地快速澄清,从新闻报道来看,官方对“撑伞未持枪”的回应被近200家媒体转载,较快地破解了此负面舆情造成的舆论困境。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媒体对获嘉县副县长的道歉并未照单全收,如新华网发表评论文章《副县长为何不关心污染只关心打伞》,求是网则发表评论《为警察打伞道歉 岂止是心术跑偏》,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官员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
微博关注度分析
9月7日,微博自媒体平台有大量网友吐槽获嘉县空气污染,草根网友“青果青橙cherry”在微博中写道:“今天的空气污染得太厉害了,到处都是臭哄哄的让人叫苦不堪,方圆五公里内都能闻到。”此外,@魅力新乡(认证信息:大河新乡网官方微博)也在微博中写道:这里是获嘉县,整个县城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望关注。
9月9日,获嘉县化工扰民事件热度有所升温,@新乡生活圈、@我爱佳明和她妈妈、@有爱狗托帮、@臭小洁等网友开始在自己微博上配以当地民众抗议游行的图片,使得事件极具现场感,从而助推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
9月11日,@江枫时评、@冯永峰、@兰贵人琳儿、@大鹏看天下等部分认证网友加大对事件的传播。9月16日,法律界人士,如@郝劲松、@贾启华律师、@为公居士等也加入事件的传播阵营。16日晚间,认证网友“浩气长存wt”发布微博:“因为污染严重,河南获嘉县千余民众上街维权,警察为保护出来与民众对话的领导,一手执枪,一手为领导撑着伞,领导威风八面!”截至9月23日18时,这则微博被转发近万次,让官方在微博平台上尽显被动。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支持当地民众维护自身权益(23%)
@沧海行者:环境污染祸及子孙,获嘉县民众用相对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要支持,只有自我意识觉醒,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
化工污染项目应远离民众聚集区(18%)
@粤海之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放在市区,明显属于不合理的规划,中新化工应赶紧搬离获嘉县。
媒体报道需谨慎(17%)
@飞翔的小猪:部分媒体未经严格求证,就发布“持枪打伞”的新闻,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舆论不安。
官方回应比较及时(15%)
@长疑画不成:面对持枪一事,官方的回应相对诚恳及时,无论事情大与小,无论是网下还是网上,能及时正确应对就是一种进步。
反思经济发展模式(12%)
@得道孤客:虽然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在国内不少欠发达地区,仍有不少政府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面对此种情形,务必严惩,方能以儆效尤。
舆论监督不可或缺(9%)
@雪人:媒体持续跟进和网友的声讨让获嘉县政府快速反应,及时问责,彰显了舆论监督的力量。
其他(6%)
@清风徐来:早已存在多时的问题,官方迟迟未能有效解决,凸显了官方的懒政,或者背后有“猫腻”。
媒体评论摘要
警察“持枪撑伞”不是问题,怎样对待群众才是真正的问题。从获嘉县发生的这次事件来看,该县政府部门有不可推卸之责,他们的某些做法,显然违背了群众路线的要求。群众反映化工厂污染,并非一两天的事情,县政府为什么不及时处理和回应?非要等到事情激化,群众聚集抗议时才慌忙应对?拖、推或者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认真对待群众的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你。只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才会认可你。(据人民网,作者:扬清风)
“获嘉事件”是一堂公共实践课。于民众而言,事关民意表达、公共参与;于当地政府而言,事关敬畏民意、公共治理。从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角度讲,民众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民意表达同样是提升公共治理含金量的有益方式。“民意表达”一端连着民众,另一端连着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理者——政府。“敬畏民意”是公共治理的一道庄严考题。作为政治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民意不仅需要表达出来,更需要被听取、整合、吸纳和反馈。(据光明网,作者:凌国华)
副县长最该为之道歉的,不是那张“被撑伞”照片,而是对污染企业的治理何其失职,对民众的诉求何其迟钝麻木。一张“被撑伞”照片,就让副县长无比紧张,或许是因为可能影响到他的个人形象和仕途,所以极尽谦恭。而化工厂污染的出现,抗议活动的失控,又该追究谁的责任?也只有把问责的“大伞”罩住具体官员,才能让他们今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像“被撑伞”照被曝光一样紧张。(据《新京报》,作者:敬一山)
舆情点评
环保话题日渐升温,今年以来与之相关的突发事件已有多例,如杭州市垃圾焚烧厂事件、广东茂名市PX项目等都招致了当地民众的抗议,继而引发全国媒体和网民关注。获嘉县因化工厂污染空气导致民众聚集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更为曲折,从民众街头抗议到最终责任人处理,再到舆情的回落,历时近半个月时间,事件发展过程中“持枪撑伞”一事让原本棘手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梳理此次化工扰民造成的群体事件,有以下几点启示:
明确核心利益诉求方能彻底化解危机
此次群体事件中,街头抗议民众的核心诉求相对明确,从他们众多横幅中可见端倪,“中新化工滚出获嘉”“恳请政府清理污染企业”……这些标语彰显其核心诉求。官员追责、空气污染原因追查等处理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对立情绪,但以此事件来讲,恐难以从根本上化解危机。民众对化工厂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日后再稍有不慎,难免会有新的群体事件发生。鉴于这种情况,官方化解危机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化解民众对中新化工的敌对情绪。
群体事件处置中第一责任人应及时出面
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类事件发生后,通常要求政府“一把手”出面进行回应。“一把手”出面一方面彰显政府对事件的重视态度,另一方面需要在关键时刻对民众核心利益诉求敢于拍板,敢于承诺,体现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作风,“一把手”的表态较官方给出的回应更容易令普通民众信服,从而有利于群体事件的快速化解。
完善舆情监测 快速发现谣言及时作出澄清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实信息,这就要求官方在事发后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监测,形成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事件发生过程中,实行7×24小时不间断的舆情监测,从而第一时间发现谣言,告知相关部门后,快速作出回应,学会与谣言赛跑,在谣言未成气候之前,果断辟谣,从而有效控制危机传播面。
获嘉县此次群体事件中,一张“持枪撑伞”的图片被媒体和网民误解,使得危机有进一步加剧可能,好在获嘉县官方的回应相对及时,在当天作出澄清,使得官方澄清与谣言的传播并行,并逐渐占据上风,从而化解了此次舆情的次生灾害。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