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推动河长治——青原区实施“河长制”工作速写
入秋后的青原,天气还很炎热,处处热浪滚滚。8月30日,夕阳西下,富水河畔,忙碌一天的群众不约而同地涌向河里游泳,顽皮的孩童们打起了水战,水花四溅,勾画出一幅美丽生动的人水和谐画卷。
“好多年没有这么痛快游泳了!”游完泳上岸,新圩镇河边一龙姓村民兴致盎然,快乐像小孩。他介绍,富水河是青原人民的“母亲河”,以前,由于乱采乱挖、乱排乱倒,河中砂“坑”林立,水污染严重,害得附近群众都不敢下河游泳。
富水河的变迁,仅是青原区实施“河长制”工作中的一部“微视频”。今年年初,该区明确了区委书记任“总河长”,区长任“副总河长”,大力构建区、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实施“三级联治、全域共治、机制管治”,推动河库生态保护与修复,书写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新篇章。
30几条河流,54座水库,河库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既是青原的最大优势,也是青原近年存在的明显短板。垃圾围村,污水入河,使美丽水乡沦为“水患区”。数据显示,2013年该区有50座水库进行营养化养殖,水质恶化,水质为Ⅲ类水以上的水库仅18座,占比34%,然而,水质为劣Ⅴ类水的水库就有9座,占比17%,问题倒逼水质治理。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矿产乱采是“罪魁祸首”。该区政府负责人表示,针对“三乱”问题,该区率先启动水质专项整治行动,采用“氧化池+湿地”污水处理模式,对农村污水进行“生态疗化”;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关闭采砂(石)场20多家,关停污染型企业43家,工业废弃水全部进管网集中处理,污水进去清水出来。目前,全区70%以上的水质达标,主要水源水质达I类水。
专项整治攻坚破难,常态管理巩固成效。为推动“河长制”工作常态化,该区把河道当作街道来管理,落实区、乡、村三级“河长”和村级专管员、保洁员、巡查员320余人,实行责任网格化,管理系统化,防治水污染。袁训术是富水河文陂村段河道的“河长”兼保洁员,履职8个月以来,他每天用脚板一步步丈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天两趟,一趟2公里多,拾掇岸上垃圾,打捞水中漂浮物,“起初一天要拣七八篓子垃圾,现在不到一篓子。河水变清,鱼儿也游回来了。”袁训术说。
在山塘水库,曾有一家年出栏量超过4000头的养猪场,由于粪便直排,方圆几里都能闻到猪粪便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如今来到这里,只见清波荡漾,景色迷人,散发缕缕清香。河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今年该街办立下“军令状”,宁可“违法”赔偿损失,也要拆除养猪场,还群众一个宜居环境。接着投资300多万元,实施生态护坡,修建景观工程,打造休闲景点,提升群众获得感。
今年,该区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为杠杆,整合资金,大力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青原“六山醇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独特名片。
把库区当成景区来保护,水环境治理效果立竿见影。今年,猫儿下、白云山等一批水库成为市级水利风景区,富田镇、渼陂村被评为省级水生态文明镇村示范点,青原禅溪水利风景区8月底成功入选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