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治庸惩懒让“官场李鬼”成昨日传说

30.11.2015  16:58
原标题:强力治庸惩懒让“官场李鬼”成昨日传说

  1 舆情综述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9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性住房闲置,仅贵州省贵阳市,就有30855套保障房未分配。有记者因保障房闲置问题,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办公室采访,时任局长刘朱不但没有积极回应,反而否认身份辩称:“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事后,贵阳市启动问责程序,因为保障房建设不力,免去了刘朱的局长职务。

  面对3万余套保障房迟迟不能使用的窘境,身为主管部门的一把手,却上演“我不是局长”的荒唐闹剧,戳破了干部作风病的“脓疮”,敲响了加强党员干部监管的警钟,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有媒体认为,因为选址地点不科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而导致保障房住不上、住不好,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而一些惠民工程、民生资金,也常常因为一些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不尽职,效果打了折扣,弱化了群众的获得感。由此看来,民生工作既需要加大资金和物质上的投入,更需要广大干部注入责任、敢于担当。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2 “我不是局长”是为官不为消极作风

  长期以来,为官不为,扯皮、和稀泥都是官场的老大难问题。“我不是局长”的言语,既显示出事件曝光后,该局长的诸多顾虑与避讳,亦反映出该局长多说多错、不说不错的真实心态。这是一种典型的为官不为,从本质而言,这种不作为是一种“懒政”,是一种“庸政”,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误政”。

  长江网撰文称,“我不是局长”就是一种为官不为。住建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牵头承建方,目前,已分配入住4.9万套,在建5.79万套,仍有3万余套保障房主体工程完工,但配套设施未完善无法投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期一拖再拖,该完工投入使用的没有按时完成,让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身为住建局一把手的刘朱难辞其咎。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文指出,“我不是局长”,几多躲闪,几多滑稽。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官员消极避世、“掩耳盗铃”的不作为和不敢担当的懒政庸政。相关部门要建立与保障房闲置责任对应的严格约束追责制,出重拳、用狠招,揪出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必须严肃问责,如果只想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不敢负责、不愿承担责任,那就趁早腾出位置,让能者上,从而激励更多想为、愿为、能为、善为的党员干部大显身手。

  3 为官不为折射出责任担当意识缺乏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坛摆设”,状若“公堂木偶”,不仅个人蹉跎岁月、碌碌无为,更把职责挂了空挡、让承诺放了空炮,到头来贻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漠视了群众的期待、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就此而言,“我不是局长”折射出了部分党员干部不敢担当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保障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一方百姓的安居和幸福。3万多套保障房建了却不能让百姓受益,表面上看,是卡在了道路、供电、排污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上面,而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相关部门和干部统筹力度不够、分级责任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简言之,就是缺乏担当和作为。那位局长的言行很能说明问题。一听说是记者采访,就急忙隐瞒真实身份,既不接受监督,更不敢直面问题。

  《北京日报》刊文认为,当前,确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坐到重要岗位,却对“我是谁”“为了谁”等基本命题认识不清。或是当起了“公堂木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不干事也不谋事;或是当上了“老好人”,遇事态度暧昧,碰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就低头,和和稀泥算了事;或是犯了本领恐慌症,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干脆找借口、寻托辞,念起“拖字诀”。如若其中再有那么些错误决策、利益牵扯,到了问责之时,一些人更是“溜肩膀”,唯恐避之不及。诸如此类,皆是“我不是局长”的变种,是对自身职责的变相推诿。

  4 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根治为官不为

  目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部署下,全国各地正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所谓“我不是局长”之类的领导干部不妨经常照一照、量一量,认真思考、坦诚回答“修身、用权、律己严不严,谋事、创业、做人实不实”。

  荆楚网撰文分析称,全面从严治党,是遏制为官不为的有效举措。所有官员的权力皆是公权,都应接受国家和人民的监督。刘局长这种“拒不承认”的态度,究其根本,是一种立场不稳、能力不足、缺乏担当的表现,将手里的公权力视为私物,将百姓的监督权视为无物,这既是一种欺骗行为,亦是一种失职渎职的表现,更与“严以律己”“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干部作风要求大相径庭。

  《宁波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央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当地在保障房建设中做到了“三严三实”,还会存在闲置问题吗?当地某些部门作风的“不严不实”,不仅体现在保障房建设中,还体现在面对百姓投诉和舆论监督中。“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做不到“三严三实”,那就不配为官。

  5 网民呼吁大力整治为官不为

  “我不是局长”成为近段时间舆论场中的热词,广大网民纷纷针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92%的网民认为,这位局长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缺乏担当精神,遇事推卸责任,是典型的为官不为,应严惩;88%的网民表示,部分官员缺乏责任担当;76%的网民建议,官员应该积极地与媒体沟通,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当众演讲的能力等;64%的网民称,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给“在其位不谋其政”者可乘之机;49%的网民指出,根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作风病,关键在于对官员问责制度的严格落实。此外,还有7%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监督时,不必退缩躲避;要直面监督,勇于担起责任,这才是应有的“为政之道”。

  舆情点评

  谎称“我不是局长”的局长被免职,从根子上讲,是其漠视民生、懈怠职责、缺乏担当的咎由自取,更传递出依规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号。

  有舆论指出,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尚需“对症下药”。首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是重点;其次,加强效能建设,加大干部管理考核的力度,完善落实问责机制,强化执行力,给党员干部戴上“紧箍”;再次,树立以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建立健全“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管理,强化考核,让末位淘汰不再是“神话”;最后,高扬惩处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强力治庸罚懒惩慢,才能让“官场李鬼”成为昨日传说。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作为领导干部就应当行得端、坐得正,以人民群众为重,铭记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使命,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为官一任,要有侠肝义胆,要有担当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大有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郑光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