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癔症” 暗示疗法效果佳

19.11.2013  15:22

        分离(转换)性障碍过去又称为“癔症”,新名词的出现使该病更易理解且贴切。分离是指过去与现在的分离,分离的内容包括经历、自我身份、环境等。比如,患者会突然失去自己原来的身份体验,而表现出另一种身份,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相互独立,可以彼此交替。过去有一种非科学的说法叫“神灵附体”,这就是一种分离症状。还有些患者会表现出对既往某一段经历的记忆缺失,这段经历仿佛从生命中被抹去一般。

        躯体症状表现多样,主要为运动和感觉方面的障碍。如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不能站立及行走,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四肢抽搐,类似癫痫发作,或者表现为不能发声、躯体感觉丧失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能找到合理的医学解释,一旦通过检查能够找到合理的医学解释,那么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诊断便不成立。此类疾病在病前均有明确的诱因,当精神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内心冲突等)作用于敏感个体时便易发病。

        一般该病患者多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行事以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较高。也因该病患者具有暗示性高的特点,治疗中可以采取暗示疗法,能收到戏剧性的效果。心理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药物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同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心理治疗。

        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八)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