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虚作为”,还需“实”举措

10.11.2015  09:20
原标题:治疗“虚作为”,还需“”举措

  原标题:治疗“虚作为”,还需“”举措

  近日,《瞭望》记者在河北、内蒙古、安徽等地采访发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转型任务重,社会普遍期待党政机关和干部勇于担当、负起责任。但在少数地方,有的公职人员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灰心沮丧,或在正风肃纪高压下怕担风险,或想过“安生小日子、混一天算一天”,进而“虚事实做、实事虚做”,甚至“以虚充实”,产生“虚作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变种”。(11月9日《瞭望》)

  八项规定、反“四风”根治了一些毛病,纠正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党政机关切切实实焕发出了新气象。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深化改革、干事创业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但由于群众和外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稍有错误便会如放大镜一样加倍曝光,使得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无形中拘束了许多;一些干部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始终上不去,压力大,责任大,就产生“混一天算一天”、“不求出成绩只求不犯错”的思想;改革、扶贫攻坚的任务重,经济下行压力大,有的党员干部甚至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虚报数字,表面欣欣向荣,其实政策与项目根本没有落地。

  与显性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贪污腐败相比,这种“虚作为”危害更大,因为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没有确凿证据,不易界定,且直接与群众利益相关——政策不能落地、干事创业热情消减、服务民生不到位,都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

  针对此类“虚作为”现象,还需采取“”的举措,加快定性、严肃处理是关键。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庸懒散浮拖”行为进行界定,以制度为准绳,用更加“”的规矩来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强化督查督办,将老问题、久拖不决的问题、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并限期完成,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曝光“为官不为”行为,督促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另一方面要加快执行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政策,去“”取“”,对于有实绩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提升政治待遇,给予其更广阔的舞台,并赋予其一定的干事创业空间,对于“混一天算一天”的干部及时曝光、批评教育,严重者坚决调整岗位、降低政治待遇,提升其“偷懒”成本,并强化反面典型教育,让更多有着“不求出成绩只求不犯错”的干部受警醒,营造务实的工作氛围。

  干部“虚作为”,从根本上说是士气不足,只有以更加严厉的举措加以规范、更加实际的举措加以奖励,才能达到提振士气、鼓舞干劲的效果,让“虚作为”成为“真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