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润四方——青原区水库水质综合治理活动纪实

11.03.2014  05:59
      “一泓清水润四方,人放天养富百姓。”居住在花岩水库下游的农民彭庆华用一首自编的打油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013年,青原区开展规范水库养殖行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活动,综合治理水库水质污染问题,取消水库营养化养殖,实行人放天养,改善水环境,一座座水库再现碧波荡漾的自然风光。   行政首长负总责       “水库承包人把饲料、化肥、大粪一古脑倒进了水库,清水变成污水。”彭庆华苦笑说,在以前,花岩水库1里开外都能闻到臭味,“水臭得连牛都不喝”。水库水质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青原区境内大小河流30条,各类水库452座,其中小型以上水库54座。数据显示,该区42座小型水库、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山塘实行了化肥、饲料养殖,将近三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加强水质保护,去年该区开展规范水库养殖行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活动,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1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计划用2年时间,全部收回水库养殖承包权,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行人放天养,综合治理水质污染问题,改善水环境。山塘、河流周边水域养殖及水质保护工作,按此方案执行。         为了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该区实行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将水质保护工作纳入乡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未按时间完成任务的,该项考核不得分;对不达标的,或在水质取样、送检等环节弄虚作假的,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水库一线大动员       “合同里没有规定养殖方式,现在人放天养,我们的损失谁来赔偿。”水库承包人情绪激动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全部收回水库养殖承包权,实行人放天养,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必须捏准力道,发力小了,他们不理睬;发力重了,容易激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青原区水务局副局长曾伏林坦言,“个别群众信访不信法,总以为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没赔,根本不愿意坐下来和我们谈。”         为了找到执法依据,该区水务、农业、环保等部门执法人员认真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西省渔业条例》、《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收集梳理一些刚性规定。据此,该区印发了《关于开展规范水库养殖行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活动的通告》,提出“八条禁令”,对违反规定者,从严处理。         该区派出3个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进行座谈、动员,把乡村干部、水库承包人的思想统一到区里的部署上来;在墟场闹市、村(居)出入口、水库、江边等地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单,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鼓励群众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此外,工作组主动进库,面对面向承包人讲利害、讲得失,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依法推进水质保护工作。一年多来,该区召开座谈会19次,约谈承包人100多人次,张贴通告500多份,散发宣传单1500多份。   水质治理显成效       3月5日,春暖花开,笔者来到西口水库,隐约感觉空气里有一股异味。“这是猪粪味!”值夏镇水务站长彭海杰告诉笔者,以前,行人都是掩鼻而过,如今好多了,水开始变清。据了解,西口水库上游建有一座规模化养猪场,猪粪长年直接流进水库。去年,该养猪场在农业项目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沼气池,粪便全部入池发酵,沼气用于做饭、照明,“如今,废料废渣都成了抢手货,是最好的有机肥料”。截至目前,该区有26座水库、157座小山塘退出营养化养殖,关停并转沿江污染企业12家。         为了防止出现反弹,该区加强水源水质检测,每年6月、11月定期对水库、主要河流水质进行一次检测,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水质未达标的,强制终止合同,不予任何补偿;对出现水质污染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控水污染项目建设,对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不予发放证件。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向水库投放或倾倒化肥、畜禽粪便、工业废渣等行为;打击在水库水面从事鱼类养殖以外的其它养殖行为;打击在水库集雨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行为;打击在水库周边取土、采矿等行为;打击在饮用水源水面从事养殖、旅游、游泳、餐饮、娱乐等经营行为;打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的行为;打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排污设施的行为;禁止签订新的承包养殖合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水质污染,青原区上下全力以赴,铁心硬手抓好防治措施落实,决心打好水质治理攻坚仗,让水更加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