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子在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奖

18.12.2013  18:35

      近日,第十一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在清华大学模拟法庭举行。我校以法学院喻玲为带队老师,由徐牧之、黄晨、陆慧君、苗东艳、叶昱含、刘娜、谢亮亮、陈云组成原被告代表队前往北京清华大学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子获得小组第三的成绩,徐牧之同学更是凭借着灵活的思维、缜密的逻辑推理以及镇定从容应对挑战的态度,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一次一次化险为夷,击破对手的观点,赢得评委的青睐,获得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辩手”荣誉奖杯。

      本次比赛初赛于11月30日和12月1日进行,比赛分为四个场次,我校作为五号参赛队分别于30日和1日的下午一点和晚上七点进行比赛,徐牧之、黄晨、陆慧君、刘娜作为上场队员分别对阵一号参赛队国际关系学院、二号参赛队郑州大学、三号参赛队吉林大学以及四号参赛队兰州大学。原被告双方代表队在立足于自身书状的前提下,针对对方的书状展开了精彩的争辩和才智的互相博弈,举证有理有据,辩理滔滔不绝,表现十分精彩。

      每一场精彩的法庭辩论都来源于八位队员以及指导老师背后的努力和默默付出。蒋岩波馆长作为竞争法学的博士生导师,亲自操刀上阵,给参赛队员最为全面和细心的指导。喻玲老师作为竞争法学的专家,悉心指导参赛队员撰写书状,对书状的每一页都仔细审阅,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并且亲自带队赴北京比赛,照顾队员无微不至,使我校参赛队员在赛场上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李忠民老师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名师,也对队员们进行了跨专业的指导,庭辩场上队员高超的诘问技巧、发问方式以及思路转换,都得益于李老师在每一次校内模拟赛中的总结与反思。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次赛事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理论上,三位指导老师给了队员们最直接、最有效的理论答疑,队员们也遵循老师的要求,将中知网上有关竞争法学中垄断协议的主题论文全部翻遍,相关理论著作全部涉猎,为写下优秀书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我们多次观摩现实庭审,亲身体验法庭辩论的氛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著名案例的庭审实录,让学生对反垄断案件的处理有了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认识。此外,在每一个阶段,参赛队员都会进行一次模拟庭审,指导老师对队员表现进行批评和指正,严格按照赛制规定进行,让同学们能够提前适应比赛的紧张状况,使其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加自如和轻松。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和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协办,旨在吸引社会各界对法学教育的关注,以学术交流带动两岸联系。并为即将步出校园踏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提供体验、熟悉实务工作的机会。同时借此活动,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学习,提高能力,加强经验,进而促使各校教师带动学生在校园内组织相关社团、设置相关课程,促进法律问题的思辩以及法庭辩论活动的研究与精进。我校选手们通过参赛,交流法律思想,切磋庭辩技能,传递学术友谊,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文/法学院 王昊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