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法院院长论坛,夯实二阶段教学

23.06.2014  18:26

 

  

 

  6月22日,由法学院举办的法院院长论坛在法学院模拟法庭正式开坛。本次法院院长论坛的主题为“法官职业素养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旨在增强学生对司法实务的理解,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夯实二阶段实践性教学,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烜城、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芬、余干县人民法院院长凌目新担任主讲人。论坛由法学院副院长杨德敏主持。

  本次法院院长论坛整体分为两个环节,先由三位主讲人就各自的话题展开讲座,再由现场的同学老师与主讲人进行互动。 王烜城:如何做一名中国式优秀法官   九江中级人民法院王烜城副院长从“良好的法学教育是成为优秀法官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有脱节现象、成为一个中国式优秀法官的条件”三个层次解读分析了当代社会如何做一名中国式的优秀法官。他说道,“法官的现代化前提是法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素质的同质化,这些都必须要经过法学教育才能够实现。”他认为中国式优秀法官的条件:一要通法理;二要善于预判,使双方利益均衡;三要接地气,在高学历的基础上,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王副院长认为,国家设置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应分类培养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王芬:法官的坚守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王芬副院长以孟子的名句作为她讲座的开端。她诚恳地表示,在浮躁的社会里,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相当不容易。尽管如此,法官职业的崇高性却是无人质疑的。正因其崇高与重要,使得这个行业每个人的坚守更为重要。所谓坚守,一是对职业,二是对职业素养。“制度设计避免不了漏洞,而良知就是填补漏洞的最好方式,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操守。”王芬副院长用诗化的语言,从一个资深法官的角度极其细腻地表达了她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职业操守的坚守和对江财学子的期许。 凌目新:法官的能力   讲座伊始,余干县人民法院凌目新院长介绍了英美国家的庭审制度,通过比较说明中国法官的责任更大,能力要求更强,主要包括认定和发现事实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调解能力、庭审驾驭的能力、裁判文书制作的能力、维稳能力和执行能力。凌院长语言风趣,通过多个案例实例,如“许霆案、孳息调解的事例、佘祥林杀妻案”等等,一一论述了以上几项法官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他送上了一首自创的短诗“判决如楷书,四平八稳;调节如草书,变化无穷;品行如兰亭序,为人典范;行为应如白居易,简单易懂;执法应如包龙图,不畏权势;胸怀应如毛泽东,豪阔大气”以勉励在场的法律人与法学学子。凌院长以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通过深入具体的案例,解析了法官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使在场听众纷纷心折。 互动环节:解惑与交流   在随后展开的互动环节中,师生们纷纷提出了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积累下的法律问题,如“法官对案件终身负责是否不公平”、“现阶段立案尤其是行政案件立案难的问题,法院该如何处理”、“您认为贵院录用的法学本科生最缺乏是什么”等等。三位院长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详尽解答。譬如针对“上下级法院对同一案件的裁决完全不同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王芬院长首先表态拥有不同的看法是极其正常的,王烜城院长亦表示“横看成岭侧成峰”,凌目新院长则从一个生活中对于同个微信图案产生了不同视觉效应的实例对两位院长的看法予以支持。在其后的问答中,院长们还指出了在法院实习的本科生能力上的缺陷,如与百姓打交道时方言理解上有欠缺,没有足够的阅历以致不适于某些案件的处理如婚姻家庭案。有限的问答时间因充实的问答内容而显更加短暂,在此环节中三位院长在承续讲座环节的讲述风格的同时,极具针对性地解答了听众们的疑惑,令人受益匪浅。   主持人杨德敏副院长总结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官是法律的践行者,三位院长是优秀法官的代表,他们的法学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三位实务专家语言幽默、体验说法、以案说法、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开阔视野、深受启发,从不同角度以论坛同时兼访谈式的教学方式,与师生探讨了法官职业素养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现场气氛热烈,为同学们在校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法律指点迷津;为老师法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效指导;为我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指引。本次法院院长论坛的举办,也是法学院借第二阶段本科教学的机会对卓越法律人才校内外联动培养机制的有益探索。最后,法学院院长蒋悟真教授特聘请三位院长为学院客座教授,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据悉,自2011年始,为培养复合型、实践性、应用型的法律人才,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制定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江西财经大学成为首批立项单位,也成为了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积极实施这一计划,近年来,法学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相继为法学院学生开设了法学实践课程。据杨德敏副院长介绍,学院对2014级新生将开展新的培养计划,已决定新增模拟法庭训练、法官实务训练、检察官实务训练、律师实务训练及企业法务实务训练等实践课程。此外,在今年6月初,法学院发起并承办了江西省首届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着重培养法学学子“讲、辩、练、写”能力以及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接轨的能力。本次举办的“法院院长论坛:法官职业素养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也属于全省首创,全国鲜见,本次论坛正值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承办“全省高校法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班”,来自省内各高校法学院系43位教师主动调课,赴法学院旁听论坛,并积极互动,这一举措深受同行们点赞,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法学专业办学的社会影响。(图文/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徐郝婕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