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谢熙: 将案件判公,将人心判暖

22.09.2014  14:00

核心提示

  一副黑框眼镜,中等微胖的个子,总是一身干净笔挺的法官制服,为人低调谦和,处事干练稳重。这就是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庭助理审判员谢熙。

  对谢熙而言,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名字都是有温度的。也正是因为秉承着这样的柔性司法理念,很多疑难杂症都可以在他手上迎刃而解。

  二十多年的审判生涯,他始终兢兢业业,案件至今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重大改判。

  虽然在别人眼中,看来非常棘手大要案和复杂疑难案,他都办成了铁案,但谢熙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谢  熙

  ●1963年3月生

  ●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庭助理审判员

  ●6次被评为吉安市优秀公务员,2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获得省、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称号

  ●主审的案件及参加合议的案件达1000多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00多件),所办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重大改判

  ○乐观豁达

  “我在乎的是  案子能不能办好”

  谢熙的办公桌,左手边永远是厚厚的案卷,右手边则是摞起来的法律书籍,对法律孜孜以求,对案情如琢如磨,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这是谢熙对自己的告诫,钻研法律、研究案情,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他所办的上千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重大改判。

  有人认为以他的才干不应只是助理审判员,甚至有人为他感到不值。

  新法制报:工作多少年了?

  谢熙:26年了,我在吉安中院工作,就经历了6任院长。

  新法制报:大家都说你从来不向领导发牢骚、要待遇,为什么?

  谢熙: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能对我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吧!法官的人生价值不是通过名利和地位体现的,公平公正审理案件,让当事人满意才对得起法官的良知,才对得起这份工资。

  新法制报:晋升为副主任科员后,有没有萌生该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

  谢熙:没有,26年了,晋不晋升我已经不在乎了,我在乎的是到我手里的案子能不能办好,我在乎的是我作出的判决双方当事人是否满意,我在乎的是每一个走进法院的当事人能微笑着走出法院。法官是越来越值钱的,我还大有可为。

  新法制报:大家都说你心态特别好,你为何会有这么好的心态呢?

  谢熙:心态这种东西是天生的吧,可能对我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多少名利和地位,就一心想着既然吃了这碗饭就认认真真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拼命三郎

  “只要我挺得住,就一定尽心尽力

  办公桌一角,摆放着一个药瓶。那是谢熙的降血压药,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疾病。但是多年来,谢熙却一直隐瞒病情,无论分给他多少个案件,无论案件多复杂,他从无怨言,绝不敷衍。

  一年夏天,烈日高照,谢熙负责的一起山林权属纠纷需前往百公里之外的遂川山场进行实地勘察才能查明案件事实。谢熙二话不说,顶着炎炎烈日上山了,结果引发了高血压眩晕,被同事抬着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谢熙还是放心不下案子,急匆匆地催护士快点输液。刚拔下输液针头,他就又重新上山勘察现场去了,任凭同事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

  新法制报:你觉得这么拼命办案值得吗?

  谢熙:当然值得,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你认真把自己当成一位法官、中立的审判者,你就能明白。每次看到当事人破涕为笑,每次听到当事人一句质朴的谢谢,我就觉得此生无憾。再说,尽快办好案,让正义不迟到,会减轻老百姓很多的诉讼负担。

  新法制报:现在还会这么拼命吗?

  谢熙:现在年纪大了,以前只是血压高,现在痛风和心脏病也来找麻烦。只要我挺得住,就一定要尽心尽力。现在有时候也一天要跑好几个看守所提讯被告人。有一次最让我感动,一个看守所的被告人见我冷天也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对我说道:“法官,辛苦你了,即使维持原判我也感谢你!

  ○耐得清贫

  守住法官司法良知的底线

  谢熙常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法官,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是我的职责,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党对我的教育,我要对得起头顶的法律、心中的党。”为了这份责任,这么多年来,谢熙从未办过一起“金钱案”、从未为一起“人情案”向别的承办法官说情。

  社会人情世故在所难免,但谢熙做到了铁面无私,矛盾纠纷一断于法。耐得住清贫和孤独,才能守住法官的司法良知这一底线。

  新法制报:这么多人求情,你不怕得罪人吗?

  谢熙:做法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否则一碗水端不平。而且有一就有二,一而再,再而三,很容易跌入腐败的深渊。之前有个案子,当事人周某本身就是未成年人,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当时周某父亲托人说情且要请我吃饭,如果我接受了说情,哪怕我是依法作出的从轻处罚,也会受到质疑,损害法官权威。

  新法制报:在你的法官生涯中,可能遇到过很多人情案、金钱案。

  谢熙:有一次审理张某盗窃案,阅卷后,我发现原审认定张某盗窃的次数、金额都有错误,严重影响了对被告人的量刑,应当改判。被告人的亲属当时拿着装钱的信封找到我,希望能给予照顾,我当即就拒绝了。后来案子处理完我根据阐明的事实纠正了张某盗窃的次数和金额。张某的亲属感慨地说:“法院确实是秉公办案的地方。”法官的价值就在于此,不仅让当事人服判息诉,还得让当事人敬仰法院、信任司法、信仰法律。

  ○将心比心

  将案件判公,将人心判暖

  对谢熙而言,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名字都是有温度的。也正是因为秉承着这样的柔性司法理念,很多疑难杂症都可以在他手上迎刃而解。“敢于担当、将心比心”,简单的八个字,却是他所有办案艺术的浓缩。所以,凡与谢熙接触过的案件当事人都赞叹他办案能一碗水端平。

  疑难复杂案件,谢熙从不推辞,甚至敢于“横刀立马”,主动处理各类疑难杂症。爱钻研、爱思考,民生小诉讼办得滴水不漏,大案要案也完美审结。他的敢于担当,让很多年轻法官都自叹弗如;他的业务能力,让拥有硕士学位的法官都竖起大拇指。

  新法制报:都说你的工作做得细致,很多难案都在你手上完美审结,谈谈具体的案例吧。

  谢熙:2011年8月,彭某、汪某、王某三人杀害了一名警察。当时这起“杀警案”轰动全市,被害人家属和被告人都情绪激烈,还引发了非常大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案子怎么办。被告人担心法院偏袒警察一方,被害人家属质疑法院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能公正断案。我前前后后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被告人终于与被害人家属达成了民事调解协议,被害人家属获赔69万元,三个被告人接到判决书后都表示服从法院判决。这样,既能将案件办成铁案,又能最大限度促使当事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新法制报:许多在外人看来非常棘手的大要案和复杂疑难案,你都办成了铁案,你办理过的上千件案子,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重大改判,是怎么做到的?

  谢熙:我觉得是“敢于担当、将心比心”吧。敢于担当就能坦然地做到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不会因为贪欲而枉法裁判。将心比心,才会用恒心、耐心、诚心、热心处理当事人的纠纷,因为他们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所以我才会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办案能力,将案件判公,将人心判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