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经济法治亮点

05.06.2014  10:44

    《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我省经济法治建设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日前,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奇就这一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法治经济,通过健全产权法制建设,才能保护市场健康运行,才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更高效率。”汪玉奇认为,《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经济领域的法治建设问题,并结合江西实际,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方向、要点与举措。

   主动策应发展大局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等省级战略的发展思路。

  “把这些发展战略落实到位,我省经济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汪玉奇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纲要》的出台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紧紧围绕实现江西更好更快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就如何推进经济领域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江西发展战略实施,从政府决策、经济运行、行政体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积极跟进改革方向

  汪玉奇认为,向改革要发展红利,是我省现阶段发展的最大特色,而《规划纲要》通篇洋溢着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的理性与热情。

  “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着特别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特别是为了保持经济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在现阶段必须发挥投资拉动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省有着全局性、关键性作用。”汪玉奇认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打击查处侵害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活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些都有着十分强烈的针对意义。”

  汪玉奇介绍,我省国有资本有限,必须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资本与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从而放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凝聚力、控制力,放大全省的投资规模、生产规模、经营规模。因此,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省企业改革的方向。与此相对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依法保护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动产权(股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支持各种资本相互参股控股、合资合作,这就从法制上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铺平了道路。

  努力完善发展环境

  “科技创新在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决定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积极意义。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汪玉奇介绍说,“在这一问题上,《规划纲要》既体现出我省加快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又提出了明确的举措。《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规政策,依法保护‘江西制造’和‘江西创造’等创新成果。

  汪玉奇认为,当前,我省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市场体系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生产要素市场方面,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二是既面临着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建立跨区域、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对我省实现区域合作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纲要》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改革导向,明确提出清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所有制之间的市场壁垒,完善商贸物流市场,培育发展金融市场和健全人力、信息、技术、土地、矿产资源等要素市场的法规规章。这些都抓住了要害和重点,对我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来源:江西日报 原题: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张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