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泰和县推进乌鸡产业全产业深度融合,“十三五”时期朝产值50亿元迈进

30.04.2017  22:41

  (江西台记者占伟、通讯员康美权、杨汉廷报道: )五一前夕,记者驱车近半个小时,来到泰和县澄江镇桥头村西昌凤翔禽业有限公司所在地时,企业负责人彭建军正在鸡场忙碌,中间电话、微信接个不停,还要帮助工人发货。他告诉记者,自从4月21号禽流感疫情解除警报后,禽蛋销售逐步回升:

  “昨天晚上搞到一两点钟,还有人打电话,早上天还没亮就有微信发过来。要买产品。

 
本台记者采访泰和乌鸡协会秘书长 钟向阳

  泰和乌鸡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根据泰和县“十三五”产业发展目标:乌鸡产业年产值要由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50亿元。然而时不时拉响的禽流感疫情警报让乌鸡产业受伤不小。

  泰和乌鸡协会秘书长钟向阳:“自从有H7N9这个流感以来,活禽禁止上市,影响了活禽的交易和蛋的交易,而且不能宰杀,速冻鸡卖不出去,这个市场影响好大。

  “靠天吃饭”暴露出农业行业抗风险低的特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泰和县农业局局长罗大浩认为,要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融合:

  “从养殖,到加工,到销售,到品牌运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助这个东风来打造我们乌鸡。

  在现有养殖大户20户,加工企业14家的基础上,泰和县计划培育上规模养殖企业50 家以上,打造集上下游结合、产业链贯通、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链”,整体提升泰和乌鸡发展水平。在今年的禽流感中,泰和县汪陂途都市农场有限公司受影响较小,原因就在于向下游延伸了产业链。

 
本台记者采访泰和县汪陂途都市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 胡建明

  企业负责人胡建明:“屠宰了将近20万只商品鸡,屠宰冷藏,留作搞加工,因为我们企业还会做那个熟食品。

  目前泰和县计划整合500万元用于支持乌鸡产业和品牌建设,并且分别与华西希望集团、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协议,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校联手,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泰和县农业局局长罗大浩表示,“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泰和乌鸡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了新路:

  “对养殖大户,年1万羽以上的,我们出台扶持政策,引领他上规模上档次,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品牌的保护、原种的保护这一系列的工作,来发展乌鸡。第二个就是要建旗舰店,在大城市都可以买得到。‘十三五’期间,我们乌鸡从5个亿做到50个亿,真正让我们乌鸡的金字招牌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