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筑牢畜禽养殖绿色屏障 疏堵结合 标本兼治
阳春三月,笔者来到泰和县福海生猪养殖场,栏舍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安装发酵床养殖设施。据该县畜牧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有130家畜禽养殖场完成了排污设施改造,实现粪污“零排放”。
泰和被列为全国首批商品牛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又是中国乌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在加大畜牧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为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抓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入手,严格生态管养,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对划定为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责成限期关停,并引导其采取出租等方式实行转产;对划定为限养区、可养区的畜禽养殖场督促其严格按照“净污分道、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的工艺模式抓紧进行技术改造,实行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先过环评关,坚持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行,并建立完善登记备案、信息管理、评价考核、日常监管等制度。宏泰生猪养殖场是该县一家“老字号”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2015年该场结合设施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大型沼气工程,年可产沼气14.6万立方米,沼液14万吨,干沼渣700多吨,不仅改善了场里的养殖环境,而且为周边200多亩农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并通过利用沼气发电,有效地解决了该场生产、生活用能,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
与此同时,为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该县按标准化要求在马市镇新池村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以及乡村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暂存网点,制定了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此外,该县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依托,结合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抓好品牌培育,继泰和乌鸡获得“全国首例活体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北京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三块金字招牌后,2016年泰和乌鸡、泰和乌鸡蛋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