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豪集团实施创新文化工程 建设双强和谐企业

06.11.2013  14:32

  泰豪集团是1988年在江西省政府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家科技型企业,其主营业务涉及智能节能、电机电源、军工装备、软件动漫、创业投资领域,2011年实现产值7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52亿元,利税总额4.8亿元。公司在南昌、北京、上海、衡阳、深圳、济南、长春和沈阳等地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产业园,现有员工4600余人。

  公司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时的肯定。公司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双爱双评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强、发展强“双强百佳党组织”。

  在公司25年的发展过程中,泰豪一直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潜心打造,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系统战略工程着力实施,一直把企业文化同企业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等同传承。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认同的“承担责任实现”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强基础,企业经营强实力的“双强”新型企业。

   一、用泰豪文化构建和谐乐群的劳动关系

  泰豪文化以实现公司“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员工“舒心工作、体面劳动、幸福生活”为目标,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期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企业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担责任、共创财富、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为此,用泰豪文化大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组合拳。

   1. 严格依法履约,打下和谐基础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先进的泰豪文化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精神纽带。公司从设立之初即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保持100%。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全国政协常委、泰豪董事长黄代放发挥其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法律审议的优势,组织公司相关人员提前半年立项调研、学习,之后又按法律规定重新对公司相关的12个制度及文本附件进行修订,在《集体合同》中还专门约定了工会组织对公司相关制度出台的审议权,确定了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员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进而又确立了管理层与员工沟通交流机制,党委、工会工作机制。这些制度交员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获得一致通过,并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贯彻执行,对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 建立“三个机制”,夯实和谐基础 “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机制,企业党委和工会的工作机制,集体协商和员工维权的协调机制”是泰豪公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基础作用的三个重要机制。“三个机制”在泰豪参与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中,已不断复制、推广、实施。事实证明,成效显著。公司通过完善的集体协商制度保证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平衡,近五年来员工工资年均增长12%,2011年6月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18%。在劳动争议调处方面,公司通过顺畅的诉求渠道,以及工会、员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综合调处机制,以及完善的员工代表大会设立的劳动法律监督和员工福利监督专委会,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把争议解决在内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公司创造了多年“零上访”纪录,没有发生劳动仲裁或诉讼案件,得到省市工会和政府人社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3. 发挥党群作用,强化和谐基础 公司党委成立于1998年,下设5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另外还有非属地管理的3个子公司党委和动漫学院党委、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82人。公司工会也于同年成立,早已实现100%核算单位组建工会基层组织、100%员工加入工会,并自2004年起在江西省内率先实行公司三级工会组织换届“直接选举”。十多年来,公司的党组织发挥“在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政治引领作用”,与泰豪文化建设同频谐振、相辅相成。围绕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坚持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双爱双评”、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培养员工“对自己自信、对职业忠诚、对公司认同”的与企业共同发展职业观,使每位员工时刻感受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并能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

   二、用泰豪文化营造舒心进取的内部环境

   1. 通过学习营造内部环境 走近地处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的“泰豪大厦”,迎面看见两侧外墙上,镌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忠诚、价值、责任”等铮铮誓言,在喷泉的衬映下给人以视觉冲击;拾级而上,在大厅正中的汉白玉日晷四周,则刻有“行胜于言”、“服务、创新、规范、理解”等质朴心语,给人以心灵感悟。这,就是泰豪的企业精神!在泰豪,这种昂扬的企业精神被高亢的学习激情所点燃。其中,与员工“三考”挂钩的每年“我与公司”全员集中主题学习讨论活动,又是泰豪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之一。从1999年起,每年4至7月份,公司会根据统一编印人手一册的年度《员工学习资料》,组织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讨论活动,每次学习讨论主题都是根据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和时代特征来确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习中想办法,提措施,促改进,增效益。学习过后,使得员工对当年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员工在“认同企业、忠诚职业”上,在思想、行动、目标上更加统一、协调和一致。

  在历年的“我与公司”学习讨论中,1999年,公司在经历了整体兼并三波厂体制文化磨合,学习讨论主题为“企业改制后的观念转变”;2000年,公司生产、资本规模快速扩张,学习讨论主题为“我与公司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2001年,为加速观念转变,学习讨论主题为“我应为公司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002年,公司即将成功上市,学习讨论主题为“面对变化,我们准备好了吗”;2003年,重点围绕契约关系下的诚信建设,学习讨论主题为“信心、信任、信用”;2004年,为了体现企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学习讨论主题为“以人为本、关心关爱”……2012年的学习主题为“转型发展,我们准备好了吗?连年的主题讨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空气,促进了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2. 通过制度优化内部环境 泰豪在制度安排上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即泰豪制度安排的四个假设:第一、人性假设:存在私欲;第二、私欲的规范要求:人本、有限、成本化;第三、规范的形式要求:发现可能性最大化;第四、规范的实效要求:职业行为透明化。为此,公司实施了BMA管理体系,即以OEC为基础,辅以相应的月/周工作计划总结与考核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建立“基础管理台帐”(BMA)使公司每项工作流程化,并完全透明,每位员工对信息所需都能充分掌握并使自己透明化,在这样一种通畅、透明的工作环境里,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泰豪的管理考核体系比较完备,大到经营管理、小到车辆管理,近到企业生产现场,远到千里之外的产品应用服务场所,制度规范几乎实现了全覆盖着。同时强化企管的人文要素,做到激励为主、信守承诺、奖罚分明,再辅之以泰豪文化的感召效应,彰显优秀员工评选的导向效应,员工们争相用业绩证明个人价值。

  尤其是OEC管理工程的实施,奠定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平台。其管理内涵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把每天的工作细化、量化,并将实施结果与目标计划对照,对发生的各种问题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为患。

  渗透了泰豪文化的企业管理精髄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换句话说,就是要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统而言之,就是要让员工既拥有决定权,又拥有否决权。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与企业同进退、共荣枯,企业也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诉求与企业愿景才能取得一致。

  为此,泰豪的体制机制都充分考虑了责、权、利的到位,主张除个人隐私外其它都应透明化。公司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定或制度出台,必先提交员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在日常工作中,务求畅通高管与员工平等对话、积极沟通的渠道,为了“问计于贤”,还公布了高管的电邮和电话,随时接受员工的建言献策或监督举报。

   3. 通过责任升华内部环境 泰豪在经营上的成功与其在全体员工中倡导的以“承担责任实现”为核心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泰豪经过23年的创业发展,“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泰豪公司一直提倡企业在创造利润,回报股东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泰豪人耳熟能详诵读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个人的成功在于承担责任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承担责任”。泰豪希望每个员工都要求学会对家庭、企业和社会承担责任,这种“承担责任”是一种对个人物质生活的追求和被别人肯定的渴望驱使的结果;泰豪要求每个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一种企业风尚。随着公司近年的快速发展,泰豪提倡的“承担责任实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并被社会所认同,从而为泰豪的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以外部环境为指向、以“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为内涵的企业形象工程,和以内部环境为指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内涵的发展动力工程,堪称异曲同工又彼此互补,其热能源头都是泰豪文化。

   1 、塑造诚信共赢。 志在实业报国的泰豪集团,在经济运营中凸显社会效益,除依法纳税、节能减排、带动就业外,“质量第一、服务至上”是泰豪人崇尚的理念和不懈的追求。比如,公司先后承建的人民大会堂电气系统改造、国家会议中心智能化工程、上海国家航天城智能化工程、首都机场三期旅客捷运系统、国家体育馆(鸟巢)电源系统等,其质量可谓有口皆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由公司派遣的72位优秀员工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应急供电、防空反恐和智能工程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参展企业和建设单位,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业内广泛赞誉……由于泰豪的产品质量上乘、服务完善、信誉卓著,订单一直非常火爆。

  “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因而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泰豪先后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对一些国有、集体、民营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了整合,就是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塑品牌、共享成果的诚信合作的成功范例。对整个经济运营链条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或客户亦是如此,奉行以诚相待、肝胆相照、风险共担、互利双赢的原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同样范例多多。

   2 、凸显舆论引导。 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策应全省的思想解放教育运动,以此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为引导员工更新观念。从2001年开始,泰豪公司与江西日报社合作,连续10年举办了80余期“泰豪论坛”,邀请省内外官产学知名人士200多位主讲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蔚成了江西的“头脑风暴”与“思维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部分在南昌举办的论坛主题是:“江西真的是2053吗?”、“新人、新路、新江西”、“科学发展观与江西崛起”、“科学发展、和谐创业”……部分在北京、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的论坛主题是:“人才强省”、“新视野下的更快更好发展”、“CEPA与赣港合作新机遇”、“对接长三角,融入全球化”……紧扣时代脉搏,勇立时代潮头,解读时代命题,因而被省委书记苏荣誉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外脑”,成为江西对外宣传的品牌论坛,亦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高端舆论引导。

   3 、承担社会责任。 泰豪一直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的进步改良,包括用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现代意识去改造社会环境就成了一种应尽的义务。因此,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增强社会责任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泰豪公司已向社会各类团体和个人捐资捐物11321.5万余元。在抗冰冻雪灾害、汶川地震、西南旱灾、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玉树地震及日本地震期间,公司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或派员赴灾区确保应急电源及通信设施运行,或捐资灾后重建。公司还捐助大学奖学金2013.5万元,先后在江西兴办了10所泰豪希望小学。2011年6月,公司在中央统战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主办的以感恩革命老区、传承井冈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中,向吉安市社会公益项目捐赠50万元。2011年3月,由公司捐赠的清华江西启航基金正式成立,用于帮助清华毕业生到江西就业创业,帮助江西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泰豪注重道德教化,努力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将文化充分建立在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的基础上,使文化更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泰豪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公司的上市快速发展,泰豪的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走向社会,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所提倡的“承担责任实现”为核心的文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所以,泰豪文化对内产生了超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才显示了磅礴、恒久的生命力与魅力,以此不断地推动泰豪向前发展。

  • 用泰豪文化营造诚信担责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