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水果”成中国家庭春节美味

10.02.2016  17:23

  新华社上海2月9日电(记者吴宇)一个月前,225个装满樱桃的集装箱,装船离开南美,飘洋过海前往中国。如今,这批共计3956吨、进口价值1.4亿元人民币的新鲜水果,已通过上海口岸,成为众多中国家庭的春节美味。

  迎接如此巨量的“洋水果”一次性入境,已成为上海口岸近年来的“新常态”。

  来自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上海海关的统计显示,2015年,上海口岸共进口水果100万吨,平均每天进口超过2700吨,比上一年猛增50%。大宗水果中既有东南亚、澳洲、南美等享受自贸协定优惠税率的品种,也有中北美洲和欧洲的特色种类。

  由于受到中国消费者“特别宠爱”,不少进口水果与海鲜一道,通过高附加值空运渠道快速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上海口岸空运进口的水果和海鲜达6万吨,货值50.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9.4%和4.1%,占当年全国进口总量的49.8%和57.5%。

  今年一月份,上海口岸受理进口水果报关单1304批,价值近5亿元人民币,环比上个月分别增长1.63倍和1.7倍,显示出春节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据上海海关介绍,进口水果行业普遍采用浮动定价、寄售贸易等商业模式,为了将企业因需要确定完税价格而受到的通关影响降至最低,海关及时推出了“担保账户”管理模式。企业缴纳一笔总担保金后,每次进口后逐票核扣额度先行放行,审核确定价格后再返还担保额度。这一举措让过去5-6小时的海关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

  针对水果进口持续增长的新常态,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洋山保税港区推动设立了全国首个自贸区具有跨境电商功能的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检验检疫通关时间从过去的4天缩短至6个小时,综合物流成本下降30%。

  水果进口商黄仙华表示,以前进口水果一般选择小批量、搭乘客机方式进口,现在采用货运包机方式进口更加普遍,“因为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加上不断优化的通关环境让企业有信心扩大进口”。

  根据以往规定,企业进口水果等商品如需享受相关中外自贸协定的优惠税率,必须提供从原产地启运到中国境内的全程运输单证,运输过程中经过第三方转运的还需提供有关监管证明。进口企业因此与境外发货商和物流商“消耗”不少时间与人力。近一年来,海关优化监管措施,简化对物流监管证明的提交要求,水果进口企业可平均节省通关时间3-5个工作日,中国广大消费者也因此得以更快捷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