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沉船整体迁至回洛仓 为清代客货两用船

04.08.2014  13:50

洛阳一号”古沉船全景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洛阳一号”即将被吊起装上大货车

核心提示 2013年9月23日,本报AII05版以《中州渠放水,洛河滩冲出古沉船》为题,报道了偃师首阳山镇洛义井村附近的洛河滩发现一艘木质古船,这是洛阳市洛河沿岸首次发现保存较好的沉船,经过现场考古,洛阳市文物部门计划将这艘古沉船整体搬迁保护,2日,古沉船在考古专家的帮助下,整体“搬迁”至回洛仓。由于这是首次在洛阳发现比较完整的古沉船,因此将其命名为“洛阳一号”。

【现场】

沉睡”数百年的古沉船,将从这里起吊

8月2日早上6点多,家住首阳山镇龙虎滩村的黄奶奶就早早起来收拾做饭了,吃罢饭,她用自行车载着两个2岁多的双胞胎孙子孙女出门了,她一路东行,很快来到义井村附近的洛河滩,附近的堤坝上,已经站满了上百个从附近赶来的村民,他们都在等待着古沉船的整体搬迁。

看“热闹”的村民虽然多,但整个考古现场却井然有序,文物部门专门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做现场疏导,此时的“洛阳一号”古沉船已被放进一个大箱子,整装待发了。古沉船的“专属座驾”,一辆载重70吨的半挂牵引车停在旁边;两台大吊车,如同“左右护法”,它们即将把这艘“搁浅”了数百年的古沉船,从这里吊起,放置在板车上。围绕着这艘古船,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搬迁】

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稳稳”向前

上午8:00,搬迁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打包好的“洛阳一号”重四五十吨,长20.5米,高2.3米,宽4.3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即便要移动半步,也绝非易事。所以,每个步骤,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格外用心。

两辆吊车配合默契,“洛阳一号”缓缓离开地面,十几分钟后,稳稳落在了板车上。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做固定工作,保证“洛阳一号”在车辆上稳定,确保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上午10:20,所有的固定工作完成,装载着“洛阳一号”的汽车缓缓启动,顺着坡道开上河堤,开往回洛仓遗址,全程

19.6km。

上午11:48,“洛阳一号”顺利抵达回洛仓,为了让这个庞大的古船进入回洛仓,工作人员提前拆掉了一段围墙,并在回洛仓保护展示大厅前,用水泥为它“量身打造”了一个“架子”。

中午12:30,大吊车将“洛阳一号”从车上吊起,放在专门的水泥架子上,中午13:06,“洛阳一号”稳稳着地。

古沉船着地了,我们提了快一年的心,终于也着地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感叹道。

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一路上非常顺利。”把古沉船运输过来的司机冯学军有着20多年开大车的经验,据他介绍,板车2天前就开到了河滩,做了专门的改装,安装了铁架子,为的是保证古沉船在车上稳稳当当。由于310国道两旁树木较多,车辆太大只能走路中间,因此,从河滩到回洛仓的一路上,都由专门的交警开道。“头一次开车这么慢,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左右,尽量不要有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