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酒被曝已停产 高管辟谣回应:更换基地

11.05.2015  17:19

  昨日(5月10日)报道,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浏阳河酒业)正式宣告停产,并下发紧急通知遣散员工。

  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浏阳河酒业方面,多位公司销售团队管理人员称,“目前并未收到停产通知”,他们并不知情。一位销售团队中层则透露,他了解,是公司在湖南浏阳的生产基地暂时停产。

  “公司正在打造新的生产基地,如今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二期工程也快竣工,我们在升级改造窖池,是暂时停产,产品暂由其他酒厂代为生产。”该浏阳河人士表示。5月10日晚,一位浏阳河销售公司的高管进而表示,这是外界误解,实际上是公司“原来的生产基地停产,计划更换基地。

  虽销售目前情况“仍正常”,但浏阳河的销售业绩已较此前大幅缩水。该销售中层称,公司去年业绩在5~6亿元左右。这较浏阳河巅峰时20亿、乃至去年寻求借壳上市时给出的业绩承诺达10亿,都相去甚远。

  “原来生产基地停产,是更换基地

  昨日下午,财经网一则关于浏阳河酒“正式停产”的报道,引得外界一片哗然。

  据该篇报道称,《财经》记者5月8日获得一份由浏阳河酒业下发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

  “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该篇报道还称,浏阳河酒很多员工也是在5月8日听说“停产”一事。

  随后,消息迅速在酒业内传开。白酒专家赵义祥认为,浏阳河停产一事可信度非常高。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浏阳河自2008年就被爆出拖欠广告费,而近几年,业绩也一直在走下坡路,或已是资不抵债。

  但对于被曝停产,一些在外的销售团队人员也表示,仅是刚刚听说消息,并未见相应通知。

  浏阳河酒业销售部一位廖姓高管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南京出差,不可能像报道所说,销售全面停滞。至于生产方面,他表示,需找生产相关负责人才能了解情况。

  据浏阳河酒业销售团队一位中层人员则透露,他向公司生产部门相关人士核实,湖南总部的工厂确有停产一事,但只是基地改造升级。

  “公司正在打造新的生产基地,如今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二期工程也快竣工,我们在升级改造窖池,是暂时停产,产品暂由其他酒厂代为生产。”该浏阳河人士表示。

  但在外界看来,“停产”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因销售业绩的持续下滑,近年来,浏阳河酒业曾被多次质疑资金短缺问题。

  从最早由五粮液代工生产,到后来自身建基地,浏阳河不得不投入巨资。光建设湖南浏阳河国际名酒城(酿酒生态园),来扩大自身产能,计划总投资为27.5亿元。但该项目至今并未全部完工,外界怀疑是资金链出了问题。

  去年4月,《中国经营报》亦曾报道称,浏阳河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的危机。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指出,浏阳河甚至拖欠工人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一年之后,传言或已转为现实。

  不过,就停产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尚未从浏阳河官方获得证实和回应。

  销售业绩大幅缩水

  如今陷入困境,让业内更为惋惜的是,这个曾经的明星品牌后来逐渐衰落。

  在巅峰期,借助超级女声热火时的品牌宣传、广告轰炸,2006年的销售额一度达到20亿元。

  近年,浏阳河更吸引外界的是与资本市场的瓜葛。2013年以来,浏阳河几度欲借壳上市,先是大元股份,后又转投入皇台酒业“怀抱”,但都最终以失败告终。

  近几年,浏阳河急于登陆资本市场,或主要为解决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浏阳河酒业)为资本而资本,忽略基础建设,本末倒置。”资深白酒经理人晋育锋昨日评价到。

  去年6月,《每日经济新闻》曾发表报道,深度解读浏阳河酒业背后的衰落原因,股东多元化投资、内部管理更新跟进不及时、资金短缺等问题都制约了浏阳河酒的发展。

  而受制于前述原因影响,再遭遇此轮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浏阳河业绩直线下滑。

  浏阳河酒业在2012年、2013年的营收分别为1.69亿元、2.15亿元,而净利润分别只有126.56万元和1298.82万元。

  去年1月,大元股份曾披露,浏阳河酒业还通过商标授权许可方式,授权湖南中商浏阳河酒销售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经营浏阳河特定系列产品,预计2013年年度实现销售收入达10亿元。

  但近两年,浏阳河的销售业绩已经大幅缩水。“去年公司的销售应该在5~6亿元左右。”前述浏阳河销售团队中层人员透露。

  市场形势不同往昔之下,浏阳河选择收缩市场。“其中(湖南)本地市场占50%以上。”该中层人士透露,前几年,浏阳河在全国市场比较平均,整体发力,现在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最主要的市场,如湖南、江苏等地。

  赵义祥则分析,自2006年以后,浏阳河一直在走下坡路。作为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如今浏阳河战略收缩本省,也说明其现状已经非常艰难。“浏阳河的路越走越偏,定位不伦不类,不断换总经理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如今这一局面。

  对于销售布局,前述浏阳河销售公司高管则称,受制于行业形势,现阶段布局仍以据湖南本地市场为主。

  相关新闻:多次寻求上市告败 浏阳河酒被曝已停产

  近几年不断寻求卖身上市但均告流产的浏阳河被曝停产,昨天,白酒行业内疯传这条消息,记者向浏阳河实际控制人彭潮核实,其手机已设置为来电提醒。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基本走上末路。

  浏阳河酒被曝停产

  昨天,有消息称,浏阳河酒于近日下发的落款日期为“2015年5月”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尽管消息称浏阳河的很多员工都已听说“停产”一事,但是浏阳河的一些销售人员昨天却表示不知情。有业内人士表示,浏阳河停产应该属实,只不过市场上仍有存货在售。

  记者昨天联系浏阳河实际控制人彭潮,他的手机设置为来电提醒。

  多次寻求上市告败

  数年前的超女营销,使浏阳河酒“唱响”全国,在历史高峰时销售额曾达到20亿元。早在2006年其曾试图上市,但未能成行。2009年,浏阳河酒与通葡股份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但因浏阳河在静默期擅自发布消息,造成股价异常波动”,酒业家负责人林向透露,后来证监会介入调查,借壳上市未果。

  2011年,浏阳河重组并引入多家投资机构,终因达不到对赌协议要求而失败。2013年11月,大元股份拟收购浏阳河酒100%股权,后来浏阳河酒“主动放弃”;随后其再次发起借壳上市,拟与业绩亏损的*ST皇台合作,最终也于去年9月宣告失败。

  停产是必然结果

  “在白酒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直接上市已不可能,浏阳河近年来发起的曲线上市不过是投资者想要‘金蝉脱壳’”,白酒专家肖竹青表示,浏阳河没有形成自己的根据地市场,招商差,库存严重,经销商抱怨很大,销售持续不振。

  肖竹青认为,浏阳河酒产品开发过多过乱,价格体系混乱,大量客户费用无法及时核销导致市场诚信缺失,供应商不敢赊货,代理商不敢打款,现金流断裂,在曲线上市算盘落空后,停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浏阳河也给酒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林向表示,不重视厂商关系、不注重经营团队打造、盲目依赖资本运作的酒企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