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湾“书铺街”

04.08.2015  18:37

  □黄俊

  “临川才子金溪书。”历史的转角处,时间陡然停止。浒湾的早晨温柔中透着别样的情韵,浒湾的古桥,用质朴坚毅的姿态,承载着小镇的所有往事。桥上的秘密百年如一日细细述说给桥下的流水。

  来到书铺街,阴刻阳雕、疏密有致,图案精美。仰视“籍著中华”四个鎏金大字,古朴典雅,充满玄奥的牌楼已成文化符号。拾阶下,飞檐翘角,廊柱在淡淡的书香中延伸。翠柳凝露,空灵静寂的“观音阁”偏立一隅,香炉烟袅,梵音已入心,我佛慈悲。

  穿“观音阁”耳门进入,仿佛翻开岁月的日历。前、后书铺街古韵悠悠,一切都被时间浸泡: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巷道,一道道车辙印迹来来回回、深深浅浅,一块块、一条条青石板厚重感踏在心上,拼成我无从考究的历史和读不透的岁月。“京兆世家”蒿草斑驳的马头墙;“大夫第”精巧的门楣;“协盛厂”传神的石雕;道光癸卯年(1843年)合坊鼎建的“藻丽嫏嬛”石匾……铺栈门庭若市,书店经史子集,作坊招呼客官的吆喝、运送纸料的独轮车吱嘎作响,刻字和印书工匠流淌不息的脚步穿越在时光的国度。高墙老宅下走走,散漫随意,残檐破瓦的天井、厢房独居的老妪、长满青苔的院落、木头微朽溢出的霉味,年画上破损的门神,一树逐渐凋零的樱花,悲欢离合、荣辱盛衰在晨昏的轮回中慢慢默默沉寂。

  书铺街随着雕版印刷发展在历史中的衰退,没有了流光溢彩,粗砺如土坷,卑微似草芥,鸟声在古老的门洞里沧桑。面对古街,只有感言,文字乏力。惟有那不时跳出云层的阳光,温暖了屋檐,温暖了不知何时支起的木窗和越墙而出安静从容的绿树青藤。人生或许永远都是残缺,残缺给予的震撼力,让人有了时间的参与感。世上有什么能留得住?而岁月之美实际就存在平凡淡泊的生活之中。

  浒湾的河,显映忙碌的河边人家身影,埠头石阶一级一级从坡上延伸到河面,浣衣妇人在水中荡起一圈圈生活的涟漪。“啪嗒、啪嗒”清脆的棒槌捶衣声在水面绵延不绝,不经意间撩拨人们的心弦。清风徐来,垂柳蘸水,小舟自横。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我只是一个过客,遇见,就是美好的意外。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