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茶香沁人满眼春

06.05.2014  16:18

【编者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景德镇地域特点,完善农业战略布局,即北部宜林宜茶经济生态林业区,中部粮食主产区和养殖基地,南部蔬菜产业区。为了解我市推进农业发展战略的最新进展情况,本报日前派出多个走基层采访组,分赴浮梁、乐平、昌江及市农口单位,从具体乡村或农企的“”,到县(市)区谋划或成就的“线”,再到市主管部门推进全市农业工作的“”,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组《我市实施农业发展战略见闻》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谷雨时节,本报记者走进浮梁县最年轻的茶企——恒德昌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亲身感受溪绕鸟鸣、林茶相伴、天人合一的生态种茶、制茶过程。

公司总经理李谦把记者带到位于勒功乡干坑坞的野山茶园。与其他地方的茶树不一样的是,这儿的都有一人多高,枝桠横斜,茁壮成长,似乎不是“很规矩”。李谦笑着跟我们解释,他们的茶园,要的就是让它自然生长,只除杂草,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也不剪枝,工人们一般要带小梯子才能采摘。来到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见到了这些宝贝“出生”的部分过程。淡淡的新茶香气把我们引到了宽敞整洁的加工厂房,只见右边一排的工人正在就着小炉子揉捻茶叶,中间则是一排负责烘干的炉子和竹匾。凑近一看,每根茶叶既细又嫩,全是芽头。李谦说,为了规避同质化经营,从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实现成功突围,恒德昌的发展思路是从做茶文化入手,做别人尚未涉足的茶文化挖掘、整理、展示、传播;在机械化生产大行其道的格局中,反其道而行,以保障茶品安全为首要目标,建原生态茶园,实行手工采摘、手工精制传统精湛的采摘炒制工艺,返璞归

真,回归自然。

在浮梁县茶业局,记者得知,浮梁发展茶业,既鼓励创新“自选动作”,又严格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就是发挥各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生产、加工、经营。“一招鲜,吃遍天”。如今,在浮梁茶乡,像恒德昌一样,大小茶叶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祭出自己的“杀手锏”。“浮瑶仙芝”大力发展出口,让浮梁红茶走进了欧洲人的生活;“瑶里崖玉”只收购加工瑶里高山茶叶,确保“瑶里茶”的原汁原味;“瑶河”则注重瓷茶结合,用景德镇名人名瓷配浮梁高山香茗……“规定动作”,则是由浮梁县茶叶行业协会牵头,全县拧成一股绳,在“浮梁茶”主品牌的大旗下,按照“产地品名统一,区域品牌凸显,产品商标各异,公共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执行浮梁茶地方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统一“浮梁茶”品名,对外销售,建设提升浮梁茶叶品牌。利用江西卫视等新闻媒体扩大浮梁茶宣传,在省境内高速公路设置巨型广告牌,构建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广告高速网。为加快浮梁茶系列产品与销区市场对接,将创造条件推荐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进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重点安排在南昌、江苏常熟进行浮梁茶专题推介会,实现产品的跟进覆盖,快速提升浮梁茶品牌力。

茶叶生产与加工是品牌做优做强的基础。在政府层面,2007 年以来,浮梁县围绕茶园开发、企业技改、品牌建设等方面每年整合涉茶财政资金2000 多万元,吸纳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为浮梁茶区域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县已累计完成茶园开发面积3.5 万亩;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196 台套,流水线6 条,新增茶叶加工企业28 家;21 家老企业得到技改,新增名优茶机械加工能力950吨,大宗茶3800吨;扶持建设茶叶产地市场2 个,并创新茶叶市场的经营机制,建设茶叶保鲜冷库28 座,保鲜容量1400m3,茶企、茶农和茶叶经营户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品牌宣传投入资金400 多万元,11家茶叶经营企业20万套包装得到补贴扶持。与此同时,该县加大扶持使用以“浮梁茶”为品名的批发销售、产地市场服务功能,查处市场销售“三无”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购买和使用规范的浮梁茶包装产品,实现浮梁茶产品市场占有量的快速增长,从而从根本上做大做强做优浮梁茶。

又是一年春来早。放眼浮梁茶乡,借助政府扶持、品牌整合推广等东风,浮梁春茶生产整体呈现四大亮点:标准化茶园基地面积稳步扩大,茶叶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预计浮梁春茶生产总量将达到3000 吨,产值达2亿元。

来源:景德镇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