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错版”五铢钱

10.01.2017  19:37

  2号墓将于春节后启动发掘

  昨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在2016年江西考古成果汇报会上透露,目前,他们已对刘贺墓的主椁室进行了拆解,并且进行了墓底的解剖和墓道的发掘。此外,他们还将所有出土的文物放入文保房进行保护。

   夫人墓将于春节后启动发掘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海昏侯墓园中的2号墓,也就是刘贺夫人墓将于春节后启动发掘工作。“在1号刘贺墓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2号墓表面受到了侵扰。根据我们在1号墓中的发现,初步判定2号墓中也有丰富文物,且有腐烂的危险,因此我们希望尽快发掘2号墓,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目前,我们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2号墓的发掘,春节过后就会陆续启动2号墓发掘工作。

   孔子穿衣镜上有2000多个字

  杨军透露,目前,考古工作人员了解了主椁室底部情况和墓道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对竹简和青铜器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看到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有盉范、陶范、木范等模具,编钟等大型青铜器由盉范铸造。 ”在竹简的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论语·知道篇》的篇名,并由此初步认为,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论语,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而根据考古专家的初步研究,原来被认为是方术的《五色食胜》其实是《六博棋谱》,是中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一部棋谱。海昏侯墓文保小组组长管理表示,将在年后启动清洗竹简的工作,“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破坏竹简,所以一定要天气暖和,手比较灵活的时候来操作。

  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孔子屏风上,绘有孔子画像,并写有2000多个文字。杨军告诉记者,它是具有屏风作用的穿衣镜,“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与‘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有关,同时也是刘贺的个人心态。”孔子穿衣镜的文字部分涉及到了《子张篇》和孔子弟子的生平事迹,并与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有所差别。

  而椁木上的“邓长公木三尺”字样,杨军推断,这应该是以圆裁方,以圆木直径计算得出的尺寸,应与张家山汉简中出土的《算数书》,以及刘徽的《九章算术》有所关联,或许还涉及到当时的赋税问题。目前,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海昏侯墓出土“错版”五铢钱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管理告诉记者,经过半年的时间一枚枚地清理和比对,目前已经清理出五铢钱10万多枚。“我们对五铢钱的字形字体、重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区别和分类,作出了200多种五铢钱分类。之后我们将明确更加规范的大分类标准,比如通过年代、批次等,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时代特征,可以为之后研究五铢钱提供一些有借鉴性的标准和内容。但如果要让我们的分类更具代表性,那么,至少需要清理200万枚五铢钱中的三分之一后才能总结,所以工作还得继续进行下去。

  管理透露,根据字形字体,“”字和“”字的高矮和笔画长短都呈现出了很多不同的特点,这应该反映了不同的铸造批次,因为同一铸造批次的字体应该是一样的。另外,因这些五铢钱涉及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因此,它们在重量方面也有区别。如最初由郡国来铸造的五铢,叫郡国五铢,这些五铢就比较轻,还有部分五铢出现了超重的情况,目前发现最重的钱币达九铢。有意思的是,在目前清理出的10万枚五铢钱中还发现了一枚错版,这一枚五铢钱上面的“”字印倒了,这应该是当时的一个铸造缺陷。

   主椁室发现史上最早松烟墨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主椁室西侧与孔子屏风接近的地方发现了十几块松烟墨的残留,这对于考古队来说完全是意外的发现。史书记载,汉代以前是使用石墨,这种墨调和不均匀,因此到汉代时期出现了更高形态的墨,松烟墨便是其中一种大量使用的人工墨,它着色力度更强。

  此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松烟墨出现在东晋时期,管理透露,他们当时对砚台上的残留物作了分析,证实是松烟墨,与汉代大规模使用松烟墨的史实相印证。可惜的是并没有发现松烟墨的实物。

  (首席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