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移动支付悄然改变消费习惯

09.10.2017  13:25

      “可以用支付宝付款吗?”“可以用微信钱包吗?”这种随处可见的询问,说明移动支付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说起近5年的消费变化,不少消费者对OTO带来的便捷性深有感触。除此之外,一些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产生的新鲜事物,正在广泛“吸粉”,其中,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手段,在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 

   线上支付线下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服务领域消费方式的升级换代。相比在线音乐、在线电影等消费,餐饮、打车、旅游、户外娱乐的消费,很难通过在线得到服务。OTO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支付,线下享受服务或者商品消费。 

  OTO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OTO模式得以迅速发展。社区OTO催生餐饮外卖、美容美甲、上门洗衣……顺应懒人经济大势,解决消费者痛点;个人理财平台、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火如荼;即便是装修、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OTO新业态也正在不断壮大。消费形式从功能性需求到体验式需求,再升级到参与式需求。 

  “我现在买东西,基本都在网上完成。比如衣服、日用品、厨房用品等,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一切。”天津消费者陈重对记者说,年轻的消费者群体,大都热衷于通过移动互联网解决生活中的需要。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39.2%。电子商务服务业规模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 

  性价比高、购买便利、节省时间成了OTO发展的优势。OTO开启线上支付线下消费模式,为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打下了基础。餐饮消费、休闲娱乐、美容养生、旅游出行等服务性消费不断升温,美食团购、外卖送餐、美甲按摩、旅游观光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传统电商强调的是“在线消费”,OTO强调的“消费体验”。同样,在OTO业态下,消费者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也会通过平台设置的点评区,说分享,谈感受,消费者体验不断升级。近年来,OTO电商便利、快速、透明,和线下的一些体验结合起来,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消费模式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移动支付交易便捷 

  “出门买东西,扫个二维码,微信或者支付宝都行,现在太方便了,基本不用带现金。”北京消费者屈小姐说,这几年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各种移动支付的出现,使得消费生活更加便捷。 

  近年来,作为电子商务载体的移动支付技术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日前,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潜力巨大,电子商务推动了金砖国家间贸易发展。移动支付、网购带动的电子商务已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活动之一,同时,移动支付在近几年的普及,也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交易、消费的便捷。 

  扫二维码付款,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些老年消费者群体,也开始尝试使用移动支付。“发红包,逛超市,就连买菜,有时候也会用支付宝或者微信。”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超市门前,67岁的张大爷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现在很多时候他出门也不用带钱包了。 

  移动支付带来的新支付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了很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更有移动支付领域提出了“无现金”的概念。 

  今年8月初,微信和支付宝再一次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声,各自推出“无现金日”和“无现金城市周”。这两家占据移动支付大半江山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引来了央行的关注。同样,“无现金社会”的提法招来颇多争论。在移动支付带给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便利和逐渐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的当下,移动支付自身的安全性、现金支付是否会被取代、移动支付市场如何规范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不可否认,移动支付开启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便捷交易模式。在北京五棵松的一家商场的中餐店里,门口标注着二维码,消费者可以自助扫码下单、结账。在移动端,每样菜都有清晰的配图和实时的价格,甚至还有商店的优惠活动等,消费者在线完成点单、支付,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到。记者发现,在这家商场,几乎所有的柜台和收银,都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来付款。 

  移动支付已渗透到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门打车、订餐、购物等,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凸显。 

   消费习惯悄然改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悄然被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移动客户端来支付,购买商品和服务。 

  “以前会带钱包,带着银行卡,或者信用卡,现在完全不用,一些平台甚至还提供小额的资金,比如蚂蚁花呗,可以根据个人信用给出一定额度,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上海消费者王睿说。 

  7月31日,腾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法国咨询公司益普索共同发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在中国的324个城市、超过6500名居民中,40%的中国人外出时所带现金不足100元,52%的人所使用的现金占其月消费的20%,超过70%的受访者称身上的100元现金够他们用一个多星期,84%的受访者称只带手机不带现金出门很方便。 

  不仅是消费者感觉移动支付更便捷,商家也感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以前,消费者现金结账时找零至少一分钟,如果遇到柜台零钱不足则耗时更久。如果是刷卡,用户要找卡,然后等到店员刷卡、签字确认,过程也需要1-2分钟,后面排队付账的消费者则要等待更长时间。如今使用移动支付的话,店员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不用等待、无需找零,在使用方式上也变得更为便捷。 

  消费者还关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报告》中称,安全隐患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关心的问题,52.4%的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交易安全性还需加强。此外,付款失败、网速慢、商户不支持等问题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为移动支付的安全又增加了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