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淡定,兰州高招制度引争论其实很正常

26.08.2015  00:59

  兰州高招制度引争论:“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在兰州,源于一项涉及全体考生的高中招录政策,让很多中考学子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别样的喜与忧,与此同时,对于兰州中考招生政策的质疑也在坊间流传。(8月23日中国青年网)

  近日,随着兰州市多所名牌高中录取名单相继张榜公布,引来考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是有人喜来有人忧。欢喜的人自然感谢好政策,让普通初级中学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不再望“名校”兴叹。而忧愁者却是大吐苦水,认为高分却被“名校”拒之门外,有失公平,质疑之声直指兰州的高招制度。这件事在笔者看来,其实很正常。

  兰州现行的高招制度,包括其中引起争论的“统配”政策,并非缘于今年,而是早在2007年就开始施行了,而且“统配”的比例变化也采取了渐进式。政策的制订也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目的不外乎是为了防止校际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何错之有?

  毋庸讳言,往往一项政策出台,总免不了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质疑声,教育政策自然也不例外。果真有政策获得100%的称赞,或者遭致100%的反对,那绝对是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让人恐惧。就拿兰州的高招政策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总是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研判,有利则赞,有损则贬;无它,趋利本能使然。

  作为兰州高招制度制定及监督执行的教育部门,对于该制度所引起的争论,大可不必紧张,淡定观之、泰然处之即可。从目前情况来看,毕竟提出质疑者尚属少数。制度是否真的存在公平、公正等问题,需不需要作出修改,或者作出多大程度的修改,质疑者的意见不足为凭,顶多作个参考罢了。

  当然,为了让政策更加完善和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确实有必要进行更加广泛的意见征求。除了向学生及家长、初高中学校及教师,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征求意见外;还极有必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就相当于是引入了更加理性的第三方参与评估,其公平与公正度可能会更高。

  总之,任何一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只要能够有利于社会进步,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就不必为出现质疑声而纠结,而是大胆推进和实施,适时修订并完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