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平安村

19.12.2014  12:51
近年来,景德镇市综治委高度重视平安村建设,全面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群防群治、村风村貌建设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平安村建设典型。

   依托五小工程建设平安山村

  浮梁县徐湾村紧紧抓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这条主线,充分依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的小广播、广泛搜集民情民意的小商店、道德教育促进矛盾化解的小学校、强化为民服务职能的小网格、文娱活动推动文明乡风的小礼堂的“五小工程”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连续20年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发生,真正给村民打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徐湾村针对村内大部分为留守老人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了广播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提升村民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徐湾村分布在各村交通要道7家小商店优势,以店主作为维稳信息员,广泛搜集民情民意,配备了民情民意登记本,如实记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矛盾和纠纷苗条和隐患,为矛盾化解创造了基础和条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间接转化为对家长的意识教育,通过老师到村民家中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讲法律,依靠村民对老师的信任,有效地化解小矛盾;建成了集全村所有村民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基础信息系统,点对点,面对面的为群众提供服务;积极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舞等项目的比赛活动。建立了一个小藏书1600册的农家书屋,方便村民借阅有关图书,丰富村民生活,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创建。

   群众说事,干部跑腿

  浮梁县瑶里镇南泊村围绕矛盾纠纷化解主线,建立群众说事制度,让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让党员干部能够及时为民解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该村连续20年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发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该村设立“群众说事室”,记者一进门就看见这样一幅标语“乡里乡亲的,差不多就算了”。朴实的话语,简单亦深刻。在“群众说事台账”中,记者看到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群众“说事内容”。2013年10月14日,群众反映位于下泊水村小组的一处平板桥被洪水冲垮,村民出行困难,村民通过群众说事把情况反映后,村委立即进行研究,决定重新修建一座平板桥,解决群众农业生产运输困难。在说事台账内,还附有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新旧对比图,上面还具体记录了结办时间是2014年1月20日。像这样的事例,“群众说事台账”记录了很多。群众说事制度就像一座“桥梁”,把干群、党群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村民们说的事有人听了,党员干部为民办事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民事道德法庭”调出和谐“春光”

  乐平市洪岩镇下埠段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路子,认真开展“民事道德法庭”的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打牢基层平安建设的基础。

  据了解,该村一旦发生纠纷,采取“民事道德法庭”坐堂问案与巡回调处相结合,就地化解矛盾,及时调处纠纷。同时,“民事道德法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只要不是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事,都尽量用情感的润滑剂来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争取双方的相互谅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不伤和气。

  自2007年以来,通过“民事道德法庭”,该村成功调解了52起民事纠纷,没有一件出现反弹,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四道防线”化解矛盾苗头

  港口村健全治安防空队伍,定期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其中第一道防线防控队伍都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33名村民代表,都是在群众当中有一定威望,值得村民信任的。”14名村小组组长为第二防线,村小组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两委班子合力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再由平安村创建领导小组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四道防线”。据港口村村委主任计焕军介绍,“依托群众的力量,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苗头处,近日一村民在公共设施建设违规建设,给村民带来了很大不便,通过层层化解,全村真正实现了“矛盾及时发现,及时调处、就地化解,做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

   发展促稳定、稳定保平安

  近年来,江联村牢固树立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平安的工作思路,为群众铺设致富之路,以产业富民带动平安创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据了解,江联村有四大特色产业:黄鳝、种猪、苗木种植和无子西瓜。村中先后成立了四个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大概有200多人,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三大服务体系,帮农民搞销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村子发展了,大家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解决了,社会也和谐平安了。”江联村党支部江书记介绍他们开展平安创建的思路。然就解决了,大家都去赚钱,都有事做,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大大减少了。”

   “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致富

  界田村随着集体经济发展,村里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有茶厂、砖厂、瓷厂、瓦厂,大部分村民在干好自家农活的同时,还可以在厂里上班,大幅增加家庭收入。

  同时还成立了“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 现为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合作社,多次荣获市、县“优秀农民合作社”。共有入社社员103户,现有职工51 人, 拥有茶叶面积1520亩,茶叶加工厂房2100 平方米,名优茶、红茶加工生产线5条,新开发油茶林400余亩。该社秉承“同心同力、共进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技术、资金、信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实行互助合作。并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特别是在镇村联动建设项目推动下,合作社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今年“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农户土地入社的形式参与分红,现已落实景瑶沿线山场新发展茶园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