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山动物:鸟类种数最多 野猪个头最大
科考队发现的新物种刘氏掌突蟾。
梧桐山上的矛纹草鹛。图/由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提供
深圳大山里什么动物种类最多?到大山里需要担心野生动物攻击人吗?由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组织的深圳首次野生动物资源摸底调查至9月刚好满一年,近日新鲜出炉了一份深圳野生动物报告。调查共记录了深圳地区的陆生脊椎动物392种,其中鸟类以267种居首,野猪是其中体型最大的动物,并发现了刘氏掌突蟾和广东颈槽蛇两个新物种。
黄喉貂等7种动物首现深圳
科考队这一年的调查,共记录了深圳地区的陆生脊椎动物28目89 科392种。其中鸟类种类最多,有267种;爬行类58种,兽类42 种,两栖类动物25种。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查发现了不少深圳新分布的记录物种,其中就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这是黄喉貂在深圳地区的首次记录。
另外,此次调查记录的越南烙铁头、山蓝仙鹟、斑尾鹃鸠、黑眉拟啄木鸟、矛纹草鹛、短肢角蟾也均为深圳新分布记录。其中斑尾鹃鸠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短肢角蟾属需要重点保护的物种。
“我们这一年的调查中,鸟类的种类是最多的,估计还有百多斤的野猪,应该是深圳山里个头最大的。”本次科考项目相关负责专家向记者介绍。
基因比对确认新物种
摸底调查一年,科考队发现了两个新物种:刘氏掌突蟾和广东颈槽蛇。
如何确定新物种?科考队专家告诉记者,以前是通过动物形态特征来确定一个新物种,如今除了形态特征,还借助基因分析的方式来确认新物种。“当其与所有已知物种的遗传分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确认为一个新物种。”该专家解释称。
而在确定为新物种后,则面临取名的问题。刘氏掌突蟾缘何得名?“香港的刘惠宁先生在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较突出的贡献。经过他的同意,我们用了他的姓氏作为种名,再加上掌突蟾属名,中文名即刘氏掌突蟾。”专家称。
为何会产生新物种?据专家介绍,深圳和香港山体相连,区域内种群很难与区域外的种群产生基因交流。因此,隔离作用使区内种群产生了遗传分化。随着时间推移,便形成了新物种。
有些物种可能由市民放生
除了新发现的两个新物种,调查人员利用红外相机在内伶仃岛、七娘山、梧桐山、羊台山等地拍摄记录到豹猫、果子狸、小灵猫、黄喉貂、黄腹鼬、鼬獾、红颊獴等7种中小型食肉类哺乳动物。尤其是豹猫多次出现在红外相机中,说明仍然保存有较大的种群数量,同时也反映了深圳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结构比较完善的健康状态。
优良的生态系统,也为爬行动物的繁衍提供了条件。据了解,本次调查记录爬行类动物58种,在所有野生动物种类中排第二。“仅仅在梧桐山,我们就发现了三十多种蛇,其中还包括剧毒的眼镜蛇、银环蛇等六七种,被这些蛇咬了都会致命。”
但该专家称,这些蛇虽毒,但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在野外时,只要不惊扰蛇,它是不会过来咬人的。它们是野生动物,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动物多样性来说,都是需要保护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中在深圳首次出现的矛纹草鹛,以及数量还相当多的赤链蛇、刺猬等,有可能是市民在野外放生的。“深圳放生野生动物的情况较多,而且放生的多是非本地的物种,带来一定危害。”该专家表示。(记者陈振华)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