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劳作29载 甘做深山筑梦人 记全国劳模吴歪根

30.04.2014  12:29

    以深山为底纸,用时间作画笔——29年,10000多天,58岁的吴歪根用执著写下了一段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故事中却没有过多的传奇色彩,有的只是平淡的日日夜夜

    回想那不求喝彩与掌声的29年、忍受独自孤独与寂寞的10000多天,吴歪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对不起家人,但能为国家做贡献,值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人民的朴实与坚持。

    4月25日,劳动节前夕,笔者来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畜牧水产场采访全国劳模吴歪根。第一次见到吴歪根时,他正拿着一个小药瓶对着鼻子喷药。见到有人进来,他赶忙放好药瓶从木凳上起身向笔者走来。眼前的他,中等身材,穿着一套因洗过多次而泛白的深色西装,眉毛又黑又粗但头发却已花白。

    “我丈人刚做完鼻息肉割除的手术出院,现在每天还得喷好几次药。”吴歪根的女婿在旁解释道。笔者再次仔细打量吴歪根,发现他的双眼通红、眼球周边的红血丝清晰可见,可以看出他身体仍有些不适。本想另约时间再做采访,但是吴歪根却宽慰笔者:“我是觉得自己的事情没啥值得报道的,原本是不想接受采访,但是看你一个小姑娘在大雨天来山里一趟也不容易,更不好让你下次再特意跑来了。

    尽管身体不适,但吴歪根与笔者交谈过程中却保持着微笑,声音爽朗、中气十足。短短三个小时的交谈,让笔者有机会从那些朴实的话语中,了解到这位全国劳模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昔日:荣誉证书满抽屉

    “其实我很普通,是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

    采访前,笔者曾试图在网上寻找一些关于吴歪根的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但各大新闻网站几乎鲜有他的消息,更别提详尽的人物专访。

    “其实我很普通,不喜欢被报道,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一个缩影。”低调的吴歪根并不愿提及他获得过多少荣誉,但是对于“全国劳模”的荣誉十分珍惜。他走到自己床前的书桌前,打开最大的一个抽屉,里面满满都是大小不一的荣誉证书,从中找出一个用塑料袋装好的证书,然后从旁边的小抽屉里取出一本199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中国劳模》。笔者翻开那本用塑料袋装着的证书,里面夹着好几张照片,证书的左边写着“国务院决定授予吴歪根通知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左下显示“第01662号”,右边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大红色印章,标注时间为“一九八九年九月”。

    吴歪根将证书当中夹着的几张照片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一张解释来源。“这些照片可珍贵了,很多人都没机会再次见面,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劳动模范。”他一边对照着《中国劳模》书籍中的介绍,一边解释是哪个劳模。

    “国家颁给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是肯定我们的成绩,更是激励我们继续为国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创辉煌。”吴歪根提及“全国劳模”的荣誉时,语气里不但没有骄傲,反而更多的是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关于吴歪根曾经的突出贡献,笔者没能从他本人的口中得知,只能将《中国劳模》一书中的介绍摘抄如下:“全国农业劳模吴歪根,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白沙村委下界头村农民。……1980年中央发出关于农村改革的文件,有胆有识的吴歪根率先响应,当年就将自己的生产队实行联产到户,第二年又改为大包干,当年粮食总产超历史,年终分值超历史,让群众尝到了改革的甜头。1985年元月连年亏损的良山镇农科所实行招标承包,吴歪根以敢于创新的精神果断地揭榜与镇里签订承包合同,把全家搬到了不通车的山窝里,开始了创办家庭畜牧水产场的历程。面对近100亩荒芜的水面和七年不挂果的26亩柑桔,70亩秃荒山及2幢未养猪的猪场,吴歪根经过一番调查论证后,决定以“”字为突破口,当年共投资7万多元,修建猪场、鸭舍、并改建了40亩精养鱼塘,采取水塘养鱼、水上养鸭、岸上养猪、山上种果树、蔬菜瓜果等五业并举,形成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农场由此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利润年年翻番。……吴歪根创办农场获得了成功,成为江西省1987年十个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大户之一。先后获团中央、农业部青年科技示范标兵,江西省科技扶贫模范,新余市振兴农村经济先进个人,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全省营业劳动模范。”

     现在:坚守深山忙劳作

    “希望壮大农场,让我能帮助更多人

    《中国劳模》一书中提到:“吴歪根致富不忘国家和众乡亲。几年来,他主动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家,仅1988年上半年就卖给食品站89头大肉猪。他年年自费订阅二十多种报刊杂志,花费1000多元添置桌椅书籍,开办家庭科技夜校,他还投资办了一个药品供销点,备有鱼畜禽常见的药品,村民随到随供,困难农户免费赠送或赊销,对众多同行需求的技术、种苗、药品等,他都做到有求必应。近年来,仅接待各类专业户来访,无偿技术咨询服务3000多人,免费提供饭菜1000多人次,赊销鱼苗、鸭苗、药品金额达6多万元。

    当笔者问起时,吴歪根却有些遗憾:“以前农场的经济效益好,所以经常将资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和地方,但是近年来农场收入起起伏伏,帮扶他人的力度就有些缩减。我现在就想着怎么改进,希望壮大农场,让我能帮助更多人。

    话音刚落,突然传来轰轰的两声雷声,吴歪根微微皱起眉、有些担忧地望了望窗外。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吴歪根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大约半小时后,雨声越来越小,再过了十分钟左右雨越来越小了。

    “不好意思,我想去外面看看鱼塘的情况,能不能麻烦你先在这里等我?”一得到肯定答复,吴歪根立即下楼,伞都没拿,便走向鱼塘查看情况。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他赶忙回到办公室,连声致歉:“实在是不好意思,上半年容易发生鱼浮头的现象,现在还好,等到夏季高温就更需要注意了,现在养鱼不容易,所以我比较紧张。

    谈起养鱼,寡言的吴歪根话也多了起来:“立春以后,随着气温回升,养鱼户要按照水面大小、深浅、水质好坏进行鱼塘消毒处理,然后按照育苗品种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实际上除了养鱼,农场还种有美国竹柳100多亩、新余蜜桔30多亩。吴歪根每天早上准时五点半起来后,一定先巡塘再去看看那些竹柳和柑橘,不管是放鱼饲料还是为苗木剪枝皆是他亲自完成。“在山里待了这么久,技术方面我算半个‘土专家’。”吴歪根告诉笔者:“我女婿一直跟着我在农场,但是他还要照顾家里,所以技术活还是我来做。

     未来:好好工作到百岁

    “我对得起国家,却亏欠了家人

    听吴歪根谈起家人,笔者便向他询问家中情况。

    常年和家人聚少离多,吴歪根甚至记不清楚自己的孙子多大年纪。回想良久,吴歪根的语气中略带无奈:“看着电视里别家人和乐融融地在一起,心里也是很羡慕的。但是我天天在这山里住着,早就习惯了,可是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不适合小孩子成长,所以还是希望家里人都能在镇上或者城区过更好的日子,所以让我老婆去儿子家帮忙带小孩。

    “别看我头发白了,但我才58岁不算老,有的是力气干下去,还要好好工作到百岁。”吴歪根坚定地说道。

    平日就以农场为家,甚至逢年过节都曾经在山里度过。这一切,吴歪根默默地承受着。“我对得起国家,却亏欠了家人。”他的语气里不是没有遗憾的。

    自1986年成为渝水区政协委员至今,吴歪根曾多次将养殖户、农民遇到的困难上报到区里,提过众多带动群众致富的意见,却从未请组织解决自己家人的困难。

    “别人也说过我傻,甚至还有人说我对家人不关心。因为早在二十多年前,原本是有机会解决儿女的户口问题,但是我却没有积极为他们争取。”吴歪根说:“我的小孩都比较听话,老婆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我很感激他们一直支持我,但心里还是觉得愧疚。

    在采访的最后,吴歪根轻声地说了句:“我不是个好丈夫,更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但我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值得。”(刘霞、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