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孙锦:学霸工科男如何转型创业者

22.09.2015  11:04
原标题:清华博士孙锦:学霸工科男如何转型创业者

孙锦 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们常听说有人因肝癌去世,不是没钱,是发现太晚了。这是因为肝脏的特性使病变不容易被发现。”为了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清楚,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清华博士孙锦专门准备了一个PPT,其中一张图片上标注着:肝脏,重要但又沉默的器官。

这个生于1985年的自动化系博士,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介绍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的无创肝脏健康监测的产品FibroTouch时,常会邀请观众上台试用。躺上来,探头一扫,两分钟就可以获得数据,帮助判断被检测者的肝脏健康状况。

往回看,孙锦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似乎没遇到什么坎儿:挑战是有的,不过不会的就学,有问题就解决嘛,总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要成为健康领域领先的医学技术公司。”他说。

博士创业“三剑客

孙锦来自山西省一个教师家庭,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12岁在重点中学就读,拿了全国数学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几个大奖;15岁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一路读到博士。

在清华,比同班同学年龄小的孙锦从来没感觉到孤独。他认识了此后至今15年生活和事业的重要伙伴:同班同宿舍的邵金华和段后利。多年后,在好友的婚礼上,孙锦还和新娘子打趣:我们认识他的时间比你长多啦。

2003年,在邵金华的提议下,三人开始共同关注清华大学团队领先于国际研究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邵金华希望可以用这项技术帮助肝病检测。

肝脏可以自我修复,但当损伤速度大于修复速度时,肝脏会越来越硬,纤维化、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如果及时发现针对治疗,肝脏发生病变发展成肝癌的进程是可以被延缓甚至阻断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检测方式是活检穿刺,也就是通过穿刺提取肝脏的部分组织来检查,“不仅有创,而且短时间不能复检”。孙锦他们所做的检查方式,是向肝脏发送声波。健康的肝软如嘴唇,随着不断硬化,则会渐渐硬如鼻尖、硬如额头。肝脏越硬声波跑得越快,反之则跑得越慢。

硕博阶段,3个年轻人已经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孙锦主攻算法,段后利研究硬件,邵金华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学。不同方向相互配合,正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团队。2008年,孙锦跟随导师在美国的实验室做科研,邵金华赴德国交流,段后利留在清华。三地时差正好各自相差6小时。在约定好的同一刻,无论他们各自的所在地是正午、深夜还是清晨,3台电脑的会话窗口会同时亮起。此时,3个博士已经下定了决心:创业。

之所以作出这个选择,是3个工科男对于“把什么要素作为衡量标准”的一致判断:价值。自己有这种技术,能解决问题,又有挑战性,为什么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