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呼唤文明

01.04.2016  19:17

  ●高雄

  清明节是悼念逝者、缅怀先人、寄托思念的传统节日,每当清明前后,许多人扫墓时会插放纸塑花、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然而,花、纸燃烧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甚至引发的山林火灾、产生的矛盾纠纷,还有集中出行产生的交通拥堵等“清明病”,与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相背的,因此清明呼唤文明。

  清明呼唤文明,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清明传统节日的精髓。清明节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清明民俗节日2016年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不同凡响。纪念先人,慎终追远,了解家史,感恩亲情,修正自己,励志后人;缅怀先烈,不忘国史,饮水思源,展望未来……我们要让清明节的精髓发扬光大,并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明呼唤文明,就是要以现代文明方式取代传统清明祭祀。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因此,出行,在城市尽量选公交,在乡村尽量用步行,减少拥堵,不人为造堵;祭品,选用纸质易分解的,用音乐或者锣鼓代替鞭炮,尽量不焚香烧纸,人人争做“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以文明安全形式进行祭扫。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