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实施清洁工程 打造家门口的新村镇

23.07.2015  14:24

    新华网江西频道7月23日电(陈利刚 向斌)过去,乡村总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这也导致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向城镇迁徙。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探路非迁移式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即通过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使农民就地享受城镇生活。

    江西樟树市洋湖乡近期就为这种家门口的城镇化而努力着,去年以来,127个自然村为扮靓美丽新家园,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

    走进樟树市洋湖乡福城村舍背村小组,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幢幢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绿荫掩映,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环村而绕,清澈的池塘,清新的空气……

    然而,仅仅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房屋杂乱、道路泥泞、垃圾遍地的“脏乱村”。“这都是清洁工程带来的新变化。”陪同采访的乡党委书记甘凤生说,127个自然村通过开展陈年垃圾大清扫,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众人的事业需要众人的参与,我们通过调动村民小组长、保洁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提升文明素质,形成了同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局面。”甘凤生认为,洋湖乡清洁工程之所以能够立竿见影,关键是做到了以人为本。

    担子上了肩,履职有动力,小组长当好环境“大管家

    “冬香,你家院子里有一堆纸屑,赶紧扫了倒掉。”晌午时分,舍背村村民小组长杨水平出门巡查时发现村民杨冬香院内有一堆未清扫的垃圾,立即上门提醒。“不好意思,刚刚家里来了客,我还没来得及打扫。”听到村长的招呼,杨冬香赶紧拿着扫帚把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倒入门口的塑料桶内。

    舍背村有93户人家,284名村民。杨水平每天都要沿着村里的水泥巷道走一圈,看看路面和房前屋后是否干净。除了提醒各家各户自觉打扫门前卫生,他还肩负着组织劳力开展大清扫,督促保洁员和垃圾清运队履职,代收保洁员劳动报酬等工作职责。

    “在开展环境整治以前,村里没修水泥路,巷道坑坑洼洼,平常大家进进出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杨水平无奈地说,由于部分村民环境意识淡薄,养成了乱扔垃圾、乱倒脏水的陋习,村口的池塘里生活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甚至还有农户还在村头养猪,天气一热,苍蝇满天飞,臭气难闻,大家吃饭都不敢打开门窗。

    2014年,舍背村列入了新农村建设点,多方筹资95万元修通了水泥路,拆除了杂乱建筑,并将两个零散养猪场进行了搬迁。为彻底清理村里的陈年垃圾,杨水平领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力整池塘、清沟渠、打扫卫生死角,忙得热火朝天。“好在乡村干部都赶过来帮忙,我们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把这些陈年垃圾清理干净,光农用车就拉了五躺。”杨水平回忆说。

    在这次陈年垃圾歼灭战中,洋湖乡组织260余名乡村干部分成了11个工作组深入各地支援,发动3000余名群众共同参与,整治水塘、卫生死角500余处,清理沟渠20余公里,清运陈年垃圾4320余吨。

    村容村貌有了改观,但如何管理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起初,乡里面通过保洁员来维护公共卫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有的保洁员对村民的“小动作”视而不见,有的只负责清扫却疏忽了管理,往往是前脚刚打扫干净,身后又产生了新的垃圾。”甘凤生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洋湖乡作出决定,将农村卫生监管列入村民小组长的工作职责,乡财政每年增加500元工资作为报酬。同时,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村级年度考核范畴,每年评选表彰20%的优秀村民小组长、30%的优秀保洁员、10%的文明卫生户,激发他们履职尽责。

    “政府不仅出钱出力帮我们整顿环境,还给了我们荣誉和报酬,要是当不好这个卫生环境‘大管家’,怎么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在今年的“三个文明”表彰大会上,杨水平被评为农村清洁工程优秀村民小组长,戴上大红花坐在前排,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投入有保障,管理做到位,“黄马甲”成了乡村“美容师

    在荷园村龙家村小组,我们看到村道上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一对环卫桶,家家户户摆放着两个垃圾分类桶,一名身穿黄马甲的保洁员在文化广场来回走动,格外引人注目。

    “我每天都要到这里打扫两次,主要负责文化中心和巷道的卫生。”今年76岁的龙元生告诉我们,他是村里的老党员,由于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村里就照顾他当了这个保洁员。除了打扫公共场所外,龙元生每天还要督促村民搞好门前卫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也接受村民小组长和农户的监督。“这个差事虽然有点苦,但还是比较划算。”龙元生说,村里每个月发给他290元工资,基本上可以补贴家用。

    农村环境改善,关键要建立长效机制。洋湖乡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投资260余万元在每个自然村设置了大型环卫桶和垃圾分类桶,配齐了垃圾清运车、扫帚、清洁服等保洁工具。同时,通过村小组聘请、村委会管理的形式,聘请保洁员充当乡村“美容师”,在农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保洁队伍。

    “我们按照1名保洁员服务50户村民的原则聘请乡村保洁员,建立农村垃圾日清日扫机制。保洁员工资根据服务对象多少,按每人每月缴交1元,乡财政每人每月配套1元的标准发放,并由村民小组长负责收取。”在保洁员的选聘过程中,洋湖乡优先考虑那些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困难党员和低保户,通过有情操作的方式不仅能让他们发挥余热,也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现在,全乡156名保洁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困难党员和低保对象占到了七成。”甘凤生介绍,乡财政每年要拿出110余万元用于支付村民小组长、保洁员的劳动报酬和垃圾清运费用。

    “政府处处为我们着想,要是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这份工资。”为帮助村民们改变生活陋习,龙元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劝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他每天都要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卫生,督促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只要看到谁家门口有未清扫的垃圾,龙老就会上门提醒。一旦发现乱丢垃圾、乱倒脏水的行为,老人也会毫不客气的批评。尽管有些村民刚开始不理解,但看到老人出于一片公心,慢慢也就接受了。

    “乡里面每隔两天组织垃圾清运队清理一次垃圾,并组织巡查队定期深入到各个自然开展巡查,确保农村保洁工作落到实处。现在,我们所有的垃圾通过户分类入桶、村集中收集、乡清运压缩、市统一处理的操作流程,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看到农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甘凤生感到很欣慰。

    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卫生评比评出社会新风尚

    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玻璃门窗透明发亮,桌椅家具摆放整齐……来到荷园村李家村小组李军平的家中,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倍感温馨。“他家是全村的文明卫生户,环境当然没得说。”村民小组长金小梅指着墙上一块印有“文明卫生户”的奖牌对我们说。

    农民是农村清洁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农村环境卫生的自觉维护者。为改变村民的生活陋习,洋湖乡通过散发公开信、召开群众会、张贴宣传标语、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倡导讲文明、讲卫生的社会氛围。

    “除了宣传教育,我们还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每月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金小梅介绍,乡里面制定了文明卫生户百分制评比细则,根据这个评分标准,村民理事会从每个家簇选出一名代表组成卫生监督评比小组,通过无记名投票或实名推荐等方式,每月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和不清洁户,并将评选结果及时公布,获得“最清洁户”次数较多的家庭才可以参评年度文明卫生户。这种民主评议的方式在全乡得到了广泛推广,今年3月份,洋湖乡对700多户获得年度“文明卫生户”的家庭进行了隆重表彰。

    卫生评比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村民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村民彭根梅性格比较拖沓,以前家里的杂物堆得满地都是,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自从村里搞起了卫生评比后,她不仅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杂物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彭根梅深有感触地说:“人要脸,树要皮。以前大家各顾各的,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来检查卫生,万一评上了不清洁户,谁丢得起那个人。

    “现在村里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垃圾大清扫,除了理事会成员和党员参加以外,家家户户都会出力。”金小梅告诉我们,一些在外面发展的年青人没有回来,还会主动捐款支持家乡建设。据了解,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洋湖乡共收到个人捐款12万余元。

    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如今的洋湖乡,村庄更靓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村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