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无边处 江川渐如画——武宁打造山水文化名城掠影

11.07.2016  20:48

    武宁,一座城就是一个AAAA级景区。

  武宁,新区老城无缝对接相得益彰。

  漫步武宁小城,既能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又能享受“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起乡愁”的宜居环境。

  顶层设计,前瞻长远

  2009年,武宁城镇化率为39.5%。县城是县级城镇化的核心,“十一五”末,武宁作出了城市建设跨越沙田河、实现西进南展的规划。

  向南跨越沙田河,向西接近西海湖,这样的选择,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水”的因素,将武宁县城的品质提升不止一个档次。同时,该县在规划县城时突出“五个不建”:沿路一律不设店面,集中建设城市综合体;道路不设停车位,设置大量地下停车场;办公区不设围墙,做到畅通开放,住宅区只做绿色围墙;整个新老城区沿湖岸线不建住宅,按规划要求建成环湖景观带;住宅不建普通多层,所有房屋外观设计必须由规划委员会审定。

  新区建成后,与老城区无缝接合是又一个问题。而人民路、樟岭路西侧长达2000多米的街面,像一堵严实的墙,隔开了新区老城。拆除人民路、樟岭路西侧街面,建设新公园,与新区湿地公园连为一体。2012年,县委、县政府排除异议,以最大勇气拆掉了武宁县城最老的一条街,建成了美丽的市民游乐公园。

  干群齐心,协力推进

  沙场秋点兵。该县一批又一批干部走出办公室,来到机车轰鸣的新区“战场”。仅2011年,就有500多名机关干部被组织抽调。

  墙上的任务完成进度表催着每一个责任干部,任务白天没完成,晚上接着干;工作日没完成,双休日、节假日接着干。于是,“5+2”“白加黑”成为那两年最热的词。甚至还有“夜总会”——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奋战在一线的干部每天在夜里开项目推进调度会。

  群众对城市建设的配合让人感动。市民大局意识下的“小我”牺牲和积极配合,使得一度不被看好的人民路西侧拆建,反而成为武宁干群共建新城的生动例证。2012年,仅用半年左右时间,800多家商户就全部搬离人民路,那种轰轰烈烈的景象,震撼人心。2011年以来,有约4000户市民为支持城市建设而动迁。5年来,城市建设完成政府投资77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0余个。

  宜居宜业,全民共享

  2016年3月26日,数十名来自九江市各地的摄影家在武宁采风。当来到沙田湿地公园,他们看到小溪在碧草间漫流,桃花盛开在两岸,市民有的在花下拍照留影,有的在溪边休闲慢跑,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动景象。

  县长跑协会的长跑爱好者对当地环境的变化有深切体会。他们每个周六集体约跑,在开阔的八音楼下集中,绕着风景如画的八音公园、湿地公园慢跑,或者跑过西海大桥。副会长陈林说:“以前跑步没有一个好地方,现在新城的跑步条件太好了,让我们越跑越想跑,现在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

  县水利局干部邓炜,以前上班一到单位就心情不好:办公楼室外逼仄,室内昏暗,破旧拥挤,车子进了就不得出。单位2015年搬到新区后,他买了自行车,一刻钟从家里骑行到单位,或者步行四五十分钟上班,园林式的楼院,整洁的办公室,让他每天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高了,身体也健康起来。

  如今,武宁城镇化率达到46%,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城市的现代文明——新建改建的2所幼儿园、7所小学、4所中学保证了适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新建的2所医院保证了更多人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保障性住房以及一批高品质商品房小区保证了市民享受更优质的住房条件。

  两个数字可以从另一面反映小城武宁现在的美和好:2015年,接待游客379万人次,县外户籍人口购房470套。国际性大型赛事开始在武宁举办,中央级媒体上武宁频频亮相。走向沙田河时代的武宁,已然宁静而美。

(来源:江西日报 柯水生 胡久雄 练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