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老肖的“三张网”

11.07.2014  17:40

肖天新(右)在贡江边和渔民一边聊天一边帮助修补渔网。记者郭智勇 摄

在赣县茅店镇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领地是水上,没有田,没有山,他们靠打鱼为生,当时分属于境内两个在1973年成立的上坝渔业队和牛头角渔业队。1980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两个渔业队合二为一,1993年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渔民村,但不属于编制内的行政村。近日,笔者慕名来到渔民村采访村里的领头人——村委会主任肖天新,64岁的他正拖着不太利索的腿走村串户,提醒渔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些年来,肖天新为渔民所做的点点滴滴获得了渔民的赞誉,渔民亲切地称他为“老肖”。

真情织就“暖心网

肖天新祖辈以打鱼为生,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上船打鱼。初中毕业后,他正式加入渔民队伍。1993年,渔业队改成了渔民村,他被选任为渔民村村委会主任。可这样的“村官”不同于其他村的村干部,没有任何工资待遇,但是肖天新没有丝毫怨言。

前些年,随着贡江、赣江多座水电站修建以及采沙场的增多,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作业面积大大缩小,加上历史原因,没有分到田地的渔民生活逐渐陷入困境,成为特殊的困难群体,被迫转行上岸。如何让渔民上岸?前提是要在岸上有个家,肖天新在赣县奔走呼吁,让渔民也能尽快享受到深山移民政策。从2006年向茅店镇镇政府提出申请,到2008年上级政府关心重视并批准办理,肖天新在镇、县两地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63户渔民成功上岸安置,住进了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茅店西坑深山移民安置区。如今,随着《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又给还未上岸的10多户渔民带来了曙光。

村民肖嘉源是名残疾人,他和妻子没什么文化,前年为了办理残疾证、申报土坯房改造,夫妻俩找到肖天新帮忙。由于肖天新在2011年患脑梗留下后遗症,手脚不灵活,但面对肖嘉源的求助,肖天新没有推辞,热心地协助他填表、收集整理资料,需要去镇政府办理的事项,肖天新就叫上老伴搀扶。就这样,三个多月的时间,肖天新拖着带病的身体,为7户渔民办好了土坯房改造补贴手续,让他们顺利住进了茅店村黄支坑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

肖天新历经生活的艰辛,他深深同情关注困难村民,对村里最困难几户人家的情况一清二楚,随时记在心上。黄孝荷就是其中一位,她40多岁才生孩子,孩子出生不久,身为渔民的丈夫就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生活异常艰苦。为了谋生,黄孝荷开起了茶店,但资金周转经常出现问题。肖天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他家也不富裕,但只要黄孝荷开口,肖天新总是爽快答应,并积极为黄孝荷争取多方救济救助。

倾力织就“和谐网

茅店镇渔民村从最初的3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90多户人家,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不可避免。“渔民是特殊群体,弄不好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驻点渔民村的“三送”干部欧阳芳丽如是说。作为当家人,在这些事情面前,肖天新选择了靠前,因为他深知多搭一把手、多费一份心思,就多一份和谐。渔民肖瑞福,年过半百未婚,又患上精神疾病,住的是用船板钉的木棚,原有的身份证件又遗失。为了给他申办低保,肖天新软磨硬泡请来镇里的主要领导到实地核实,被实情感动的镇领导想办法挤出了指标。肖天新为办好肖瑞福的低保,跑了有关单位10多次,前后花去半个月时间。而那时的他正在一家采沙场打工挣钱,供最小的儿子上学,妻子对他颇有怨言。

2010年9月,50多岁的村民肖某在一家采沙场打工,在一起事故中触电身亡。为赔偿款的问题,肖某家属和采沙场方争执不下,肖天新又主动上前,耐心协商,一个月后事情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安居和乐业,是稳定之基。平常只要有就业的机会,肖天新首先想到的就是村里的渔民,为他们转行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寻找新的生活来源。

用心织就“安全网

渔民又被称为“水上漂”,水上生活要比岸上生活危险。每到大雨天气和汛期,是肖天新最担心的时候。他要挨家挨户发放汛期安全宣传单,或打电话提醒,有些已经散居在江口、大田等其他乡镇较远而无法电话联系的,肖天新就会叫渔民的亲戚或邻居通知,直到确定每位渔民带着渔船及时靠岸。每年两次的安全生产会议,他都会一一通知村民到场。这么多年来,茅店镇渔民村没有发生过渔船沉没和人员伤亡事件。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丁成荣告诉笔者:“赣县渔政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渔政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级表彰,连续12年被评为全市渔政管理先进单位,正是有像肖天新这样在基层一线的带头人,做好了‘梯子’让我们‘高攀’。他不仅关心渔民的安全,对群众的安危也很关心。

40多年来,肖天新从上船起,救人救物的事具体有多少他也记不清了。他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的一天,在汶潭坝沙滩处一名10多岁的孩子不慎落水,得知有人落水,离事发地两三百米远、当时在船上的肖天新二话不说,为了抢时间,立刻下船踏沙飞奔而去,赶到事发地时那个孩子已经在水面上看不到了。肖天新凭着熟悉的水性,潜下水中,把落水孩子救起来。其实当时对肖天新来说也是一次冒险,普通人在沙滩上不要说跑,就是行走都困难,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这么远,紧接着潜水,很容易虚脱,一旦发生危情,自身的性命都难保。现在说起这件事,肖天新没有丝毫后悔。

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肖天新想得最多的还是渔民们的生活出路和养老问题。渔民打鱼离不开网,因为那是谋生的工具,是收获的希望。在肖天新看来,为村里的渔民编织“暖心网”“和谐网”“安全网”,他是希望自己所做的这些能网住渔民的心,网住渔民的情,也网住渔民的信任。(谢瑞年 万馨 李善德)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