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稳定粮食

06.07.2016  14:34

  近年来,渝水区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加快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坚守耕地“红线”,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根本保障的同时,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统计,上半年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5.85万亩,其中水稻35.34万亩、油菜等跨年度作物5.1万亩、蔬菜与果树等其它作物5.41万亩。

  2、抓好绿肥示范,提升耕地质量。开展种植绿肥示范1.55万亩,实地调查亩均绿肥产量1530公斤,通过绿肥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13%左右。

  3、开展“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和化肥零增长行动情况。一是制定并下发了渝水区开展“四控一减”行动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二是建立了示范区。结合粮油综合示范区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点建设,在珠珊镇、罗坊镇等地建立水肥一体化、循环农业、“三控施肥”和绿肥防控等万亩“四控一减”技术示范区,积极探索节肥增效、节药增效等的有效技术措施,确保“四控一减”和化肥零增长行动目标的实现。

  4、以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为依托,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生产综合示范区,稳定全区粮食生产。在珠珊镇石山村等地打造一个万亩粮油高产高效绿色生产综合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推进了“九大示范工程”建设:粮油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水稻“三控”绿色节本增效技术示范工程、“籼改粳”高产高效模式集成示范工程、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工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工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工程、“互联网十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工程。通过实施九大工程全面示范和推广了酸土改良、增施有机肥、秸秆粉碎还田、绿肥种植、测土配方、“三控”施肥、良种展示与推广、水稻机插、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绿色综合生产技术;同时在核心示范区开展了试验示范,建设了测土配方施肥展示区、“三控”施肥展示区、水稻机插栽培展示区、良种展示区、籼改粳展示区、绿色防控展示区、中稻加再生稻栽培展示区和百亩超千攻关展示区,有序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资源要素高效利用、生产生态相互协调,促进我区绿色、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5、进一步抓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抓好了2014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完成了2015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三是做好了2016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的选址及测量设计工作。